•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寄語·代表談建設創新型國家

    2017年10月23日05: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張院忠代表——

    技術創新助推產業提檔

    “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這個論斷有極其深刻的現實依據,對未來發展也有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包頭市委書記張院忠代表說。

    張院忠介紹,目前包頭市正以產業提檔升級為目標,圍繞改變“挖土賣土”粗放型資源開發模式,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進“產業鏈工程”,用技術創新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全力推進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本報記者  張  棖)  

    陳永奇代表——

    科技攻關促進產業升級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要轉變傳統的資源依賴型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由投資、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的轉化。”山西陽泉市委書記陳永奇代表說,陽泉乃至山西是煤炭資源集中的區域,亟須加強科技攻關,提高企業創新能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陳永奇介紹,陽泉市正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為主攻方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比如,借助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煤炭、電力等傳統產業,促進其升級換代。

    (本報記者  胡  健  金正波)  

    楊智代表——

    “創新活躍期”正加速來臨

    “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我國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對此我們充滿了信心。”湖北荊州市委書記楊智代表說。

    他表示,依賴要素驅動的時代正在成為過去,依托創新驅動推動轉型升級的“創新活躍期”正在加速來臨。必須以人為本推動科技創新,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圍繞市場推動體制機制創新,使創新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荊州市將統籌推進科技、管理等多方面創新。

    (本報記者  程遠州)  

    熊群力代表——

    以創新之力推進結構調整

    “創新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熊群力代表說,對於兼具軍民融合特性和科技創新基因的中國電科來說,響應並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義不容辭,也是自身發展的機遇。

    熊群力代表說,進入新時代,中國電科將按照“體系引領、平臺支撐、機制保障、人才先行”的思路,聚焦“網信”事業,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發揮軍民融合特色優勢,以創新之力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在獨有獨創方面下功夫。

    (本報記者  劉志強)  

    冶成福代表——

    高校教育要樹立創新觀念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深切感受到,大學教育一定要將創新觀念樹立起來,將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作為目標。”青海師范大學教務處處長冶成福代表說。

    冶成福認為,對於地方高校而言,進行創新教育,要以素質訓練和能力提高為重點,將創新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起來。創新能力提高與生產實踐是緊密結合的,要大力推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協同,培養更多創新人才。 

    (本報記者  姜  峰  王錦濤)

    馬富國代表——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這讓我們企業界人士感觸極深、啟發極大。”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馬富國代表說,創新發展是興國富民的法寶,我們必須擁有強大的創新能力。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馬富國表示,集團將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強碳纖維、煤制乙二醇、瓶級聚酯等現代煤化工和新材料領域的創新,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本報記者  王漢超)

    《 人民日報 》( 2017年10月23日 06 版)

    (責編:王政淇、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