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張蜀新代表:我不是一個會表達的人

    2017年10月25日14:19    來源:貴州日報

    原標題:我不是一個會表達的人

    “我不是一個會表達的人!睙o論是準備講稿時,還是走完“黨代表通道”,張蜀新把這句話重復了很多遍。

    不太會表達的張蜀新,是FAST工程副經理和黨的十九大代表。10月24日,他站在了全世界面前,解讀中國天文研究的最新發現,分享后發趕超帶來的貴州自信。

    “得知要走‘黨代表通道’,我就設想過很多種可能性。”張蜀新笑說,“在FAST工作的人,大抵都有一個習慣,遇到很棘手的事情或者難解決的問題,都備有多套解決方案!

    記者想問什么、會問什么?張蜀新的心里,期待多于緊張。

    他想用講故事的方式,尋求更多對于“天眼”、對于天文、對于科技的關注。

    張蜀新的講稿準備了挺長時間,他還時不時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說什么。

    13時45分,壓軸出場。張蜀新和其他3位黨代表一同出現,走得不驚不畏。

    “我一開始好像忘了和現場的記者問好。”他的語調中有些懊惱,“前面那位黨代表忘了,我一緊張,也跟著忘了!

    像張蜀新這樣的科學家,長期是在“幕后”的。成為人群的焦點,他還是有些不太適應。

    自我介紹,一字一頓,張蜀新說得謹慎!敖^對不能出錯!”他的態度像極了做科研工作時的模樣!耙怯浾邌柶鹨Σ,那我只好如實回答,這不是天眼的研究范疇。”

    好在關注點仍是FAST。十九大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大國重器點贊的話語余音繞梁,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這一次也不例外。

    聽到記者問的是脈沖星,張蜀新心里有譜,自豪地講述著新發現。

    后續的問題與天眼的建設過程有關。原本有些慌亂的情緒,隨著“天眼”這個開關,“啪”的一聲,自信打開了,話匣子也收不住了。發言時間原本是3分鐘,他足足講了7分鐘。

    他講了“天眼”建造得有多么不易。其實是說,夢想的實現不易。

    張蜀新回憶,南仁東老師常會爬上一百多米高的饋源塔。“他當時快70歲了,很喜歡到長達1.6公里的圍梁上散步!彼麑⒛先蕱|的這一舉動解釋為:他用他的方式擁抱FAST,擁抱他的夢想。

    他講了南仁東的夢想。那口被人們親昵喚作的“大鍋”,其實是幾代天文人的夢想。

    張蜀新說,正是因為國家的強盛、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才讓造大望遠鏡的夢想能夠成真,“我們的夢想跟祖國的夢想是契合的!

    在“黨代表通道”上,在張蜀新講述中,觀眾們和記者們更加清晰地明白:5年中,那些掛著汗珠的成就、那些沾著泥土的幸福、那些負重前行的付出、那些推動進步的力量,中國夢的實現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主持人委婉提醒,超時過久。“南老師仍然有很多愿望和夢想,需要我們后一輩的天文學者幫他實現。”張蜀新堅持說完這句。

    走完通道,眼見他還帶著會場上的熱乎勁,記者問,現在什么感覺。

    “完成任務了吧!彼α,像是又攻克了某個科研難題。

    (責編:唐心怡、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