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七一社區        注冊

    我科學家揭示鎮痛藥為何會產生耐受性

    齊芳

    2014年07月11日09:3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我科學家揭示鎮痛藥為何會產生耐受性

    在長期使用酒精、咖啡因、尼古丁以及阿片類鎮痛藥(如嗎啡、芬太尼、羥考酮)等藥物后,機體會對這些藥物產生耐受性,不得不需要使用更高劑量的藥物才能達到與長期使用前相類似的治療效果。研究人員猜測藥物耐受性的產生與機體的學習記憶能力密切相關,但是一直沒有明確的實驗數據。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鄭輝博士的研究團隊與國內外其他研究團隊合作,通過研究關鍵轉錄因子NeuroD1對小鼠空間學習記憶能力以及阿片類藥物耐受性的調控作用,揭示了阿片類藥物耐受性產生的新機制,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學術期刊《生物精神病》上。

    鄭輝介紹,科研人員在小鼠實驗中發現,阿片類藥物的長期使用(實驗中為8天)會導致NeuroD1活性的迅速降低。隨著時間的推移,NeuroD1活性的降低卻會對耐藥性的產生帶來不同的影響——最初幾天,會引起阿片類藥物鎮痛效果的減弱,導致藥物耐受性的迅速產生﹔但幾周后,NeuroD1活性的降低會導致小鼠空間學習記憶能力的下降,進而阻礙藥物耐受性的產生。

    鄭輝表示,這一研究成果不僅揭示了學習記憶能力對藥物耐受性產生的調控作用,而且提示我們:如果在使用阿片類藥物的同時及時避免NeuroD1活性的降低,或許可以有效降低藥物耐受性的產生。(記者齊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