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地河北邢臺——
本報記者??鄧劍洋
2024年12月30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圖為黑龍?zhí)稄陀亢蟮木跋蟆?br> 邢臺市水務局供圖 |
六角景亭下,清泉噴珠吐玉,泉水涓涓流出。
來到位於河北省邢臺市七裡河北岸開元橋東側的華莊泉,人群熙熙攘攘,不少市民提著水桶前來取水?!斑@泉水甜著嘞,口感好、水質好,我們一家都愛喝。泉水旁還有便民取水桶,取水可方便了?!弊?023年華莊泉復涌以來,市民閆旭靜成為華莊泉的“??汀保@次取走了兩大桶水。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引來的“南水”改變了這裡。
泉水復涌了,河湖復蘇了。
明渠內流水清澈如鏡,隨著退水閘緩緩打開,潺潺清水注入七裡河。在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邢臺管理處七裡河倒虹吸工程處,浩浩“南水”通過一道退水閘流向七裡河。
“截至目前,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已向七裡河生態(tài)補水5.3億立方米。”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邢臺管理處副處長趙淵飛說。
“2015年,‘南水’注入七裡河並成為主力水源,七裡河隨之恢復活力。干涸多年的百泉、狗頭泉持續(xù)復涌,‘太行泉城’新名片不斷擦亮。”邢臺市城管局七裡河建設管理中心綜合辦副主任李成行說。
生物更多樣,生態(tài)恢復了。
蒼鷺、黑水鴨、白骨頂雞……現在,多種鳥類在七裡河畔安家。七裡河河道寬度達到平均260米,已經成為當地集防洪、生態(tài)、觀光等功能於一體的生態(tài)河流。
作為受水地,不僅要引來水,更要用好水。“‘南水’來之不易,我們加強河道常態(tài)化巡查管護,通過打撈垃圾、投放魚苗、綠化種植、打造生態(tài)岸線等舉措,持續(xù)改善七裡河水生態(tài)環(huán)境,河道水質穩(wěn)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李成行說。
水位上升了,宜居宜業(yè)了。
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邢臺市堅持“優(yōu)先使用引江水、充分利用地表水、嚴格開採巖溶水”,實施了引江水置換工程、生態(tài)補水工程,減少巖溶水開採,增加地下水補給量。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累計向邢臺市提供‘南水’30.44億立方米,其中生態(tài)補水15.33億立方米。截至2024年10月,邢臺市淺層地下水與2018年同期相比回升8.16米。”邢臺市水務局副局長王平說。
假山、廊亭、曲橋棧道、觀景臺……走進百泉鴛水風景區(qū),湖水波光粼粼,甘露泉、黑龍?zhí)?、銀沙泉等景點鑲嵌其間,市民悠游漫步。“隨著泉水不斷復涌,我們加大了對百泉泉域的治理力度,通過沙河攔滲工程、地表水源置換工程、泉坑岸線整治工程等,不斷改善水生態(tài)環(huán)境。百泉鴛水風景區(qū)的建立,美化了城市空間,改善了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王平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30日 0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