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引領構建更加緊密的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
本報記者 陳世涵 胡澤曦
2025年08月30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海河之濱,雲帆競渡。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將在天津舉行。這將是上合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峰會。
“中國願同各成員國一道,以今年天津峰會為契機,做實做強上海合作組織,展現新發展、新突破、新氣象。”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上合組織發展,親力親為開展元首外交,引領各方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推動上合組織發展行穩致遠。
以天津峰會為新起點,上合組織國家並肩邁入更加團結、更重協作、更富活力、更有作為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上合大家庭”正闊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中方始終把上海合作組織作為周邊外交優先事項”
時隔7年,中國又一次接棒輪值主席國,天津峰會承載萬千期待。
由中國參與創建、以中國城市命名、將秘書處設在中國……24年來,上合組織櫛風沐雨、一路壯大,鐫刻下深深的中國印記。
回眸近年來的合作之路,百年變局、風雲際會,上合組織何以無懼時代的風浪,合作共贏結出累累碩果?
從中國看上合,一個新型區域性國際組織卓然生長,代表著國際合作的新希望。
發軔於本世紀初,國際變局演進的關鍵時刻,新的相處方式、新的合作理念,上合組織的問世,被稱為“一個改變全球戰略格局的重大事件”。
“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擺脫了同盟體系“尊卑有序”的陳舊邏輯,超越了各色“小圈子”的封閉排他,順應開放包容的歷史潮流,是組織發展壯大的生命力所在。
壯大於新時代,上合組織已成為中國周邊外交理念的重要實踐平臺,也是中國攜手各方共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舞臺。
習近平主席對上合組織寄予殷切期望:“中方始終把上海合作組織作為周邊外交優先事項,致力於把上海合作組織做實做強,維護好地區安全和穩定,促進成員國發展繁榮,打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由上合觀中國,這個創始成員國始終是組織發展壯大的重要引領力量。
拉長時間軸線,中國聲音、中國理念、中國倡議在上合組織發展進程中刻下一個個重要印記:
2018年,黃海之濱,提出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確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理念”被寫入青島宣言,各方凝聚起邁向未來的清晰目標和廣泛共識﹔
2020年,“雲端”峰會,在上合組織框架內提出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安全共同體”“發展共同體”“人文共同體”的重大倡議,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的行動更顯篤定﹔
2024年,阿斯塔納,提出建設團結互信、和平安寧、繁榮發展、睦鄰友好、公平正義的“五個共同家園”,在動蕩不安的國際形勢下,為各國加強合作、彼此成就提供指引﹔
…………
2013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出席歷次上合組織峰會。緊跟國際形勢變化,著眼各國共同需求,既不忘合作初心,又適時更新合作理念,讓建設更加美好的“上合大家庭”步履不輟。
看這一年的合作日程,“行動”二字是關鍵詞。作為輪值主席國,中國踐行“弘揚‘上海精神’:上合組織在行動”的響亮口號,舉辦100多項活動,推動上合組織在組織機構、議事規則、國際合作等方面改革創新。
正如上合組織前秘書長梅津採夫所言:“如果把上合組織比喻為一幅美麗畫卷,中國就是其中最亮麗的色彩。”
“上海合作組織的理念深入人心,發展前景被廣泛看好”
當今世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甚囂塵上,上合組織的“磁吸力”卻越來越強。一個細節可見之:上合組織秘書處中,負責擴員等事務的國際合作部,如今是最繁忙的部門之一。
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白俄羅斯相繼加入,上合組織成員國數量來到了歷史性的兩位數﹔批準埃及、沙特、卡塔爾,同意巴林、馬爾代夫、阿聯酋、科威特、緬甸為新的對話伙伴……“越來越多國家申請加入‘上合大家庭’,充分表明上海合作組織的理念深入人心,發展前景被廣泛看好。”
從最初6個成員國,到如今涵蓋26個國家,不同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階段的國家,為何能在上合組織平臺上保持團結協作、互利共贏?
習近平主席的兩個比喻中見答案。
一個比喻是“家園”。“上海合作組織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一個“家”字,賦予了上合組織國際關系中少見的親和力與歸屬感。
國際形勢更趨復雜嚴峻,各國安身立命、發展振興急需一個穩定的地區環境。主張團結合作、維護安全穩定、促進發展繁榮,上合組織就是一個風雨來襲時各方可以相互依靠的“大家庭”。
“安全是發展的基石。沒有安全,就談不上發展。”每年出席上合組織峰會,習近平主席都會強調安全合作。在歷次峰會演講中,“安全”一詞被提及上百次。
先謀而后動。合作打擊“三股勢力”,加快建設應對安全威脅和挑戰綜合中心及其下設機構,建設禁毒中心,舉行聯合反恐軍演……實踐表明,上合組織化解安全風險的能力不斷提升,已成為實現地區長治久安的重要支柱。
從安全與經濟合作“雙輪驅動”,到衛生健康、安全、發展、人文“四個共同體”多軌並進,再到建設“五個共同家園”……合作的領域越拓越寬,進步的力量越聚越強,上合組織正成為地區的安全保障、合作橋梁和友好紐帶。
由國家及個人、從理念到實踐,“上合大家庭”各成員間的心理距離不斷被拉近。共續千年文脈,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共享發展理念,學者米爾扎阿合米多娃通過翻譯《擺脫貧困》等中國著作,給祖國烏茲別克斯坦送去中國發展經驗……
另一個比喻是做大“蛋糕”。“努力把互利合作‘蛋糕’做大”,著眼的是讓合作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
促進經濟增長是地區國家的共同任務,全球發展挑戰層出不窮之際,更需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近年來,“上合大家庭”推進實施一系列互利合作倡議,其中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廣受成員歡迎、合作成果豐碩的倡議之一。
連綿的邊界、交融的歷史、緊密的利益,各方將共建“一帶一路”視為升級務實合作的重要機遇。“我們應該繼續弘揚絲路精神,夯實本地區各國友好交往的民意基礎,讓各國人民互信互敬,共建和諧、安寧、繁榮的家園。”早在2015年烏法峰會,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就被寫入峰會宣言。
走進塔吉克斯坦杜尚別2號熱電廠,見証烏茲別克斯坦“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貫通,推動中吉烏鐵路建設……這些年,習近平主席親力親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同區域合作倡議、各國發展戰略深度對接,成為地區發展繁榮的重要引擎。
經濟潮起,來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光伏等產品走進中亞市場,中亞農產品擺上中國千家萬戶的餐桌﹔中歐班列、國際公路運輸系統線路、航空貨運快速發展,互聯互通網絡越織越密……今年前7月,我國對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進出口2.11萬億元,同比增長3%,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文化風來,中國積極同中亞國家等“上合大家庭”成員互設文化中心、開設中國高校分校和魯班工坊﹔中哈、中烏實現互免簽証﹔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友城數量突破100對……頻密的人文交流,不斷為上合組織長遠發展夯實民意根基。
“上海合作組織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公平正義一邊,對世界至關重要”
從地理坐標看,如今的上合組織橫跨亞歐非三大洲。今天的上合故事,不隻屬於地區,也屬於世界。
人口約佔世界一半、經濟總量約佔全球1/4,上合組織不僅深刻重塑著區域治理格局,更是對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建設性力量。
“上海合作組織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公平正義一邊,對世界至關重要。”
回望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在抗擊法西斯的同一條戰壕中同仇敵愾。在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中,凝結出深厚友誼,構筑起共同記憶。銘記歷史、維護和平,是“上合大家庭”的共同意志。
這一次天津峰會,習近平主席將同其他成員國領導人發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的聲明。堅持正確二戰史觀,維護戰后國際秩序,世界將再一次見証“上合擔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課題,一代人需有一代人的擔當。
今天,站在新的歷史十字路口,面對強權霸凌陰霾不散、國際地區沖突頻發,上合組織如何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堅決反對霸權霸道霸凌,讓世界多極化更加平等有序﹔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讓經濟全球化更加普惠包容﹔團結引領全球南方,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匯聚磅礡力量。”習近平主席登高望遠,在亂象紛呈中指明前進的道路。
以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建設,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動能,中國理念、中國行動一以貫之。在天津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將同其他成員國領導人共同簽署並發表《天津宣言》,批準《上合組織未來10年發展戰略》。上合組織建設性維護二戰后國際秩序、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新方法新路徑,世界正翹首以盼。
從“上合”到“上合+”,開放包容的追求進一步彰顯,多邊合作的動力進一步增強。一年前,在阿斯塔納,首次以“上海合作組織+”形式舉行峰會,好朋友、新伙伴濟濟一堂,“說明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本組織理念廣受歡迎,成員國的朋友遍布天下”。天津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將主持“上合組織+”會議,全球南方團結自強將迎來又一個重要時刻。
合作的視線,還投向更廣泛的區域。同聯合國、東盟、獨聯體等國際和地區組織開展廣泛合作,上合組織已構建起多層次、寬領域、立體化的伙伴關系網絡。2023年,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了《聯合國同上海合作組織的合作》決議。這一次,10位國際組織負責人也受邀來到海河之濱,共商合作大計。以開放代替封閉、以合作代替對抗,以集體之力、團結之力、合作之力,攜手應對威脅挑戰,這正是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詮釋。
天津峰會大幕徐徐拉開,合作的新一頁即將落筆。擘畫發展新藍圖、凝聚合作新共識,上合組織巨輪將從中國再出發,駛向更加壯麗的新航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30日 0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