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共青團新聞

    上海高校團干基層掛職:不做“宅男”要“跑酷”

    龔瑜
    2013年05月23日09:3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上海與云南兩地掛職,為“十八大”傳播青年聲音,80%參與新媒體工作,建立團組織3997個,12584次基層青年訪談與基層單位走訪……這是來自上海40所高校的65名高校團干部在過去一年的掛職經歷,一串串數字也刻畫了他們成長的軌跡。

    近日,以“信夢想·心奉獻·新成長”為主題的2012~2013年度上海高校團干部赴區(縣)掛職工作總結會上,各高校掛職團干部回顧了在基層掛職一年的收獲和感悟。

    團中央和教育部在2011年啟動了選派高校團干部到縣級團委掛職工作,第二批掛職干部從去年3月起赴云南紅河、普洱等8個地州25個縣、上海17個區縣及6個省級駐滬團工委工作一年。

    一年的掛職工作,給團干部們的最大感受是區域的青年工作更加務實。高校團干部之前的工作對象以大學生為主,而掛職期間的工作對象則為更多樣的青年群體,所遇到的工作內容也更復雜。

    東華大學的高加加在上海市長寧區團委掛職時,就體會到:“在區域中了解青年,走近青年,和青年交朋友,知曉青年的真實情況,把握工作的這一核心顯得尤為重要。”一年時間,她通過走訪和座談區內多家基層團組織,熟悉不同青年群體的特點,學習了團結凝聚不同青年群體的工作方法,是她最大的收獲。

    “螺螄殼里做不了道場,青年問題的解決還要靠跑出來、談出來、看出來”,來自上海行健學院、在上海市閘北區掛職的陳琦,決定不做“宅男”,而要“跑酷”。

    一年里,65名團干部共完成了122篇調研報告,很多掛職團干部還充分調動所在學校的專家智力資源,以專業團隊重點立項研究破題。赴云南寧洱掛職的上海師范大學楊成龍撰寫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共青團早期發展歷程研究——以云南省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為例》更是獲邀參加“團中央紀念建團九十周年理論研討會”。

    團上海市委書記夏科家在總結會上對青年干部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三點希望:希望以中國夢為主題,結合自身在基層的經歷,發動和影響周圍的群眾,開展現在的工作;希望延續掛職期間與掛職地建立的感情;希望對國情的復雜有明確認識,并化為自身使命感,做更多貢獻。

    (責編:常雪梅、權娟)


    相關專題
    · 中國共青團新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