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西安國際港務區——“旱碼頭”成大港口

    2012年12月24日09:14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提起港口,首先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的,往往是海洋、碼頭、巨輪等圖像。可是在不沿邊、不靠海、不臨江的陜西,西安國際港務區牢牢抓住西部大開發與擴大向西開放的戰略機遇強勢崛起,顛覆了這一概念。12月18日,記者來到這個西部地區惟一的“內陸港”一探究竟。

    在西安保稅物流中心,記者看到,海關、檢驗檢疫等職能部門忙個不停,天津港集團、連云港港口集團等大型港務集團也已經進駐。距離保稅物流中心不到500米,就是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只見一輛輛小汽車正從火車車皮里被徐徐“吐出”,巨大的場地上吊裝作業井然有序,難以計數的集裝箱正等著被運往目的地。令人吃驚的是,盡管貨物吞吐量巨大,可記者視野所及之處幾乎看不見幾名工作人員。原來這里已基本實現了多網介入和數據定位系統覆蓋,借助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只需要少量工作人員就可快捷、準確地實現智能調度。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保稅物流中心和集裝箱中心站并非西安獨有,可是在許多城市兩者都相距數十公里,距離如此之近的僅有西安,這有效節約了物流的時間成本。等到西安公路港項目建成后,港務區幾大支撐平臺項目將全面發揮作用,實現“港口后移、就地辦單、海鐵聯運、無縫對接”,助推企業發展。

    近年來,利用西安作為新歐亞大陸橋重要節點城市的獨特優勢,西安國際港務區著力打造中國最大的國際型陸港和黃河中上游地區最大的商貿物流集散中心,瞄準大型目標招商引資。截至11月底,港務區共簽訂各類招商合同項目62個,總投資額達540.24億元。

    西安市副市長、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書記韓松表示,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和重要交通樞紐,西安的發展離不開對外開放,港務區將努力建成內陸“旱碼頭”。談及未來發展,韓松說,“廣大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潛力巨大,但目前的歐亞大陸橋仍然通而不暢,我們將努力建成內陸港,推動向西大通道發揮更大作用。”(張 毅 楊開新)

    (責編:楊麗娜(實習)、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新聞戰線“學習貫徹十八大”大型主題采訪活動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