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和、樸實,這是1月29日記者在岑鞏縣見到呂南海的第一印象。
由于在岑鞏縣思陽鎮大榕村新龍組發生的特大山體滑坡災害搶險救災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呂南海在去年11月30日省政府召開的第68次常務會議上,被給予記一等功。
面對這一榮譽,呂南海說自己愧不敢當,“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情,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搶險救災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時間回到2012年6月29日,早晨6時許,呂南海和往常一樣從縣城跑步到大榕村新龍組甘家寨鍛煉身體,并檢查沿途農村公路養護情況。當他跑到甘家寨時,忽然聽到新龍組對面的坡上發出異響,并看到樹木斷裂傾倒,呂南海敏銳地意識到即將要發生山體滑坡地質災害,他不顧個人安危,迅速沖進新龍組大聲呼喊:“大家趕緊出來,垮坡了!”許多村民聽到叫喊聲紛紛從寨子里跑了出來,呂南海于是繼續高喊著引導村民往安全地段撤離。
不到10分鐘,8戶32個村民全部撤離到了安全地帶,村民們剛離開寨子,就聽見轟隆一聲巨響,新龍組消失在滑坡之中……
在安全轉移村民后,呂南海立刻用手機及時向上級報告災情。隨后在第一時間組織10臺挖掘機,2臺推土機進入災害現場搶險。同時,抽調全局精兵強將和組織相關技術人員8人輪流晝夜24小時靠前指揮搶險。共清除堰塞湖土石方30000立方米,挖掘排洪溝渠120米,并于2012年7月2日晚23時左右將排洪溝渠全面挖通,堰塞湖得以成功泄流,堰塞湖水面逐漸回落到安全線內,潰決的險情基本排除。
此后,呂南海又組織人力、物力趕赴現場搶修鋪筑公路6公里,清除塌方3次100余立方米,投入保暢資金2.2萬元,保障了災區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從災情發生后,呂南海就一直沒下一線,經歷了4個晝夜的奮戰將險情基本排除,他才發現自己已累得挪不動腿。
“當群眾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時,我只有一個念頭——全力救災,因為我是共產黨員,是人民的服務員。”呂南海說。
危急關頭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呂南海在這次搶險救災中的表現,體現了他平時工作生活中做人的高尚品質。
今年46歲的呂南海,在交通局已工作了整整10年。從“十一五”以來,站在這個崗位上他心系交通,情系民生,以“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為目標,建立起“一橫三縱兩連線”為主體的公路網絡。
談起呂南海,瓦窯村黨支部書記楊秀炳激動萬分:“沒有他,我們瓦窯、雙龍等村不知何時才能通車哦。”過去,瓦窯等幾個村到思陽鎮政府所在地,必須經過龍江河,以前沒有橋,過河全靠渡船,翻船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威脅到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為此,呂南海多次到省州跑項目,在他積極申報和努力下,項目終于得以立項,從大橋的設計、申報、立項,呂南海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經常對施工技術和質量進行檢查督促,2011年8月大橋修通后,解決了雙龍、瓦窯、磨寨等村近4000人的出行難問題,這些村中現有40余戶農戶購買了車輛,100余戶農戶開始搞起蔬菜種植,戶均創收2萬多元。
“十一五”以來,呂南海帶領交通局一班人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機遇,開展以交通扶貧開發為重點的農村公路建設,認真組織編制《岑鞏縣農村公路建設規劃》、《岑鞏縣十一五期交通綜合發展規劃》等專項規劃,搶抓項目建設,在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呂南海經常深入施工一線,全力協調和解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使全縣交通建設事業得以保質保量順利完成。
在他的努力下,“十一五”末,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1391.1公里,比“十五”末增加了750公里,建設改造農村公路747.13公里,新建公路橋梁25座,建成水尾鎮、天馬鎮和羊橋鄉3個鄉鎮客運站。如今,該縣11個鄉鎮、129個村提前實現了百分之百的鄉鎮通瀝青(水泥)路、百分之百的行政村通公路的“雙百”目標。
“省政府給予我這么大的榮譽,我一定要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履好職,不辜負黨和人民對我的希望,為岑鞏的交通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呂南海堅定地說。(記者 楊志剛 熊 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