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湖北紅色文化綻新葩

    2013年02月04日14:18   來源:湖北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關鍵詞:精神力量

    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摘自黨的十八大報告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凝煉荊楚人文精神,構筑促推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精神高地”,建設美好精神家園。

    ——摘自省第十次黨代會報告

    80歲的離休干部胡耿當選首屆“感動紅安十大人物”。上月16日,為參加頒獎晚會,他特意戴頂西瓜帽,系上紅圍巾。

    “再現紅安精神,敬你高風”。胡老家里,掛著一面面錦旗。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楊柳介紹:胡老原是部隊團級干部,1978年9月自愿來到紅安,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研究和宣傳紅色文化。“目前為止,他到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義務作革命傳統報告3000場,直接聽眾達180余萬人次,被譽為‘紅色宣傳員’。”

    “紅安是中國第一將軍縣,是紅色文化資源寶庫。要革命,不要錢,不要家,不要命;圖奉獻,不圖名,不圖利;萬眾一心、為黨為民,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紅安精神是從老一輩優秀品質中提煉出來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發揚這種精神。”翻開備課本,指著畫了紅線的頁面,胡老高興地說,最近,他結合十八大精神,講了幾場革命傳統課,聽眾都很感興趣。

    “現在,紅色文化游也明顯升溫。”縣文物局業務股股長董斌接過話頭介紹,近年來,縣里爭取投資近3億元,對紅安蘇區紀念園、李先念故居紀念園和長勝街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進行改造維修,建成紅安革命傳統教育學院,為黨員干部學習紅安精神,激發革命激情提供“加油站”。

    行走紅安,鎮區及主要公路上,座座將軍雕塑映入眼簾。楊柳介紹,縣里大力吸引民間資本,開發紅色將軍文化,拍攝《鐵血紅安》等影視作品、編輯出版《紅安革命史》等專著和知識讀本,舉辦紅色文化節等重大活動,使紅色文化在傳承和創新中得到演繹。“‘感動紅安十大人物’評選活動開展兩個月以來,先進人物身上閃射出的紅安精神,深深感動著人們。”

    “他們像陽光,讓我們的心靈感受到溫暖;他們像旗幟,讓我們的精神感受到力量。”入夜,“感動紅安十大人物”頒獎晚會,在《歡天喜地秧歌情》的歌聲中拉開序幕。胡耿等10名當選者依次登上前臺,主持人熱情洋溢的贊美聲在會場回響。

    這是一位自強不息的模范。他叫鄭曉權,雙手失去手掌,還患有眼疾,1996年任杏花鄉劉世科村鄭家畈小組組長以來,帶領群眾整體搬遷,建設新農村。近兩年,他籌資500多萬元,將小組建成房屋成排、綠樹成蔭的花園式村莊。

    這是一位敬業奉獻的楷模。72歲的羅映忠,近50年來走遍全縣396個村,從事麻風病防治工作。鄉親們稱他為“麻風病人的健康捍衛者和守護神。”

    這是一名率先垂范的好黨員。“我是黨員我先搬”,為了工業園區建設,覓兒寺鎮居民杜旺明,帶頭拆掉自家110余平方米老房子、只住了一年多的新樓房,還積極宣傳相關優惠政策,引導群眾舍小家顧大家,起到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一個個先進人物的事跡,贏得陣陣掌聲。優美的音樂響起,少先隊員走上臺,向他們敬禮,并獻上美麗的鮮花。(記者 彭明星 通訊員 毛紅平)

    (責編:吳斌、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