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抗震救災常識)

    地震災后:如何防治食物中毒

    2013年04月26日08: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當前,四川蘆山抗震救災正在有序進行。我們根據科技部組織有關專家編寫的“科學抗震救災實用技術手冊”,開辟“抗震救災常識”專欄,陸續刊發有關知識,供讀者朋友參考。             

    ——編 者

    針對地震后災區居民居住條件被破壞及食物被污染、易導致腸道傳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發生等問題,建議采用以下防護措施:

    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

    1.拿到食物后最好能“望聞問嘗”:看看食物的色澤有沒有異常,氣味是否和平常不同,可疑時及時向食品加工人員或衛生防疫人員詢問;吃的時候如有異味要馬上停止食用。

    2.野外盡量不生吃瓜果、蔬菜,如果要吃應認真清洗、消毒,并將腐爛、變質部分去除。

    3.禁止重復使用一次性餐飲具,飯前、便后要用清潔水洗手。

    4.不要吃過期易變質食物。夏季,氣溫高,濕度大,一些食物容易變質,超過保質期就不能吃。

    5.不要吃涼拌菜和吃剩飯、菜。災區衛生條件差,涼菜特別是鹵菜在制作過程中容易污染,最好不要吃,如果一定要吃,應注意涼菜的衛生,同時吃一些生大蒜。

    6.不要吃發霉米面。生霉的米面含有毒物,人吃了有害。

    7.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禽畜及水產品。

    8.自己制作的食物要注意“凈、透、分、消、密、期”六個字:

    凈:是指購入食物或原料要干凈;

    透:是指蒸熟煮透;

    分:是指做到生熟分開,尤其是案板、刀具、器皿等直接接觸食物的用具;

    消:是指做好烹飪用具的消毒;

    密:是指食物要密閉存放,減少由外界污染的機會;

    期:是指要看一下食物的制作日期和保質期,嚴防食用過期食品。

    9.對援助災區的部分食物如餅干、飲料、水果、罐頭進行感官檢查,防止食源性疾病發生。

    10.飯后如果感覺身體不適,及時就醫。

    判斷食物中毒的方法

    1.胃腸道癥狀或其他食物中毒癥狀:如果吃完東西以后半小時到24小時感覺胃腸不舒服,甚至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等癥狀;或者出現頭暈、心慌、嘴唇青紫等癥狀,與自己共同進餐的人也出現了相同癥狀。

    2.有可疑的食物或原料:進食了可疑的食物,例如生食食物、食物不新鮮、有異味或腐爛、變質等;吃過自采的蘑菇、鮮黃花、未炒熟的扁豆、蓖麻籽油、加工不當的粗棉油、發芽的土豆、未腌透的咸菜,以及魚膽、豬、牛、羊的甲狀腺等;使用不是從正規渠道購進的鹽,或誤食了某種化學物質等。

    如果發現食物中毒,必須馬上向領導和衛生防疫人員報告。

    食物中毒的簡易處理方法

    1.控制措施。在經過初步調查,確認為疑似食物中毒后,調查人員要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防止食物中毒擴大;經過現場調查與檢驗結果,控制范圍包括封存可疑食物及其原料和被污染的食品工(用)具、加工設備、容器,并責令其清洗、消毒;

    2.中毒場所處理。根據不同性質的食物中毒,調查人員應指導發生中毒的單位和個人,采取相應措施;對接觸細菌性、真菌性食物中毒的餐具、工(用)具、容器設備等物品,用1%—2%堿水煮沸消毒或用有效酚含量為150—200毫克/升的酚制劑溶液浸泡,擦拭消毒;對接觸化學性食物中毒的各類物品,要用堿液進行徹底清洗,消除污染;

    3.對急救治療方案進行必要的糾正與補充。調查人員將現場調查所獲得的資料,經過流行病學統計、分析,即可對中毒性質作出初步判斷,并根據這一判斷,對原定的急救治療方案應提出必要的糾正或補充,尤其對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和化學性食物中毒是否采取針對性的特效治療方案提出建議。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