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網友熱議

    破除“官本位”為改革提供人才“聚寶盆”

    舟水之喻
    2013年11月18日15: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破除“官本位”觀念,推進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要推動公辦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系和去行政化,創造條件,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

    在大自然中存在著這樣一種光合現象,一種植物生長得特別旺盛,吸收了過多的陽光和養分后就會形成一種“勢”,就會對其它植物的生長形成制約。而當前“官本位”與人才成長的關系與其頗為相似。

    若是“官本位”炙手可熱,人才成長的土壤必然貧瘠,當然也就談不上形成良好的人才“生態”了,F實中,人們雖然對“官本位”沒有一個標準的釋義,但對其最基本意義的理解八九不離十。“官本位”就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把官職高低當做一把標尺,人的價值和社會地位都拿這把標尺來衡量,以官為貴、為尊、為榮,職位低的對職位高的馬首是瞻,權力通吃。

    幾千年的封建文化讓國人習慣了讀書就是升官發財之道。這樣的觀念,誤導社會人才觀和人們的價值取向,把人才引誘得時刻準備“魚躍龍門”跨入官員隊伍中。如今大師級人物幾近絕跡,而所謂的“磚家”卻遍地都是,誰又敢說與“官本位”無關呢?

    在學校里做教授,在研究所搞科研,做出真正的學術成果,按理說也是自身價值的偉大實現,可一旦與官員帶來的榮耀和利益一比較,有的人心靈的天平就不平衡了。以至于不少人這樣認為,一個人干得再好,業務能力再高,若不加官進爵,就算不上真正的成功,只有官帽子戴在頭上才算實至名歸,告老還鄉也才體面。在學術行業,教授博導爭搶行政職務早已是平常事。

    法網冠軍李娜被任職為湖北網球中心副主任,“最美女教師”張麗莉被增選為黑龍江省殘聯第五屆主席團副主席……都是把官帽當成“獎品”。由此可看出,“官本位”官念已滲透到人們的骨髓。一個人成了才或作出一些貢獻,對他最大的獎賞便是加官封爵,即使不給實職,也要掛虛銜。否則,就覺得對其有所虧待。姑且不論這個人是否適合當官,就是從導向上說,也為“官本位”添了把柴禾。如今,一旦成為某行業的人才,頭上少有沒有官銜的。

    其實,“官本位”官念實際上就是對權力崇拜。在人們的意識和行動上都以官職高的人的是非為是非,無論做的或說的,對的是對的,錯的也要按對的去執行。誰的權大誰就是真理的化身。在這樣的環境里,人才的主體作用難以發揮,只能自我矮化,揣著明白裝糊涂,久而久之,人才也會變成“庸才”。

    破除“官本位”為改革提供人才“聚寶盆”!稕Q定》提出,除了破除“官本位”觀念、推動去行政化以外,還要打破體制壁壘,掃除身份障礙,讓人人都有成長成才、脫穎而出的通道,讓各類人才都有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我們期待以此為開端,真正出現一個能夠為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國夢”提供大量有用實用人才的“聚寶盆”。

    (責編:趙娟、謝磊)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李喻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