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浙江江山小村唱響文化大戲——三中全會精神面對面

    2013年11月27日14:15   來源:浙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江山小村唱響文化大戲

    俞佳友同大陳村村民共話書香。 記者 包敦遠 攝

    關鍵詞:農村公共文化服務

    地點:衢州江山市大陳村

    參加人員:縣、鄉、村干部及村民

    “踩著青石的小徑,穿過碧綠的荷塘。我們聽到書聲依然響起,在萃文書院的那個地方。那座古老的祠堂,承載過多少人的夢想……”浙西北山區的小村里,傳出一曲優美動聽的村歌。

    這個村位于江山市大陳鄉,估計不少小伙伴已經猜到了,沒錯,就是大陳村。

    大陳村緣何名聲在外?有人說是因為他們的村歌唱到了省人民大會堂,不過,這只答對了一部分。

    想知道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就讓剛從北京人民大會堂回來的十八大代表、列席三中全會的本報記者俞佳友,帶我們一同走訪這個充滿書香的地方。

    走進大陳村有著近300年歷史的老祠堂,三進二天井五開間。祠堂由門樓、廂樓、正廳、廂房、后堂組成,用材考究,雕刻精細,錯彩鏤金。村民幾乎每天都要聚集在這里排練節目,唱村歌、打腰鼓、走貓步,都是自發組織的,有活動的登臺,沒活動的編排、練習,就像每天都要吃飯一樣,已經成為大家的精神食糧。

    俞佳友拉著今年70歲的老黨員陳振良的手,對圍坐的村民說:“這次三中全會提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解決公共文化資源供給不足、總量偏小的問題,還要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等。剛才聽了大家唱的村歌,據說這首歌還獲得了‘全國村歌十佳作詞獎’,我們很受啟發,也非常感動。大陳村走出了一條很有特色的農村文化創新之路。”

    “我們村的文化活動有聲有色,想唱歌跳舞這里有‘文化祠堂’,想看書讀報旁邊有‘一味書屋’,這個有3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熏陶著一代又一代大陳人,但這些還不夠,還需要有更多的專家給予指導,讓農村的文化活動更豐富,通過文化活動促進農民的身心健康。”陳振良接過話茬滔滔不絕。

    村支書汪衍君接著說,過去,村里就有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改革開放后,大家只顧著賺錢,所以文化活動停了一陣子。六七年前,鄉親們的口袋里有了些積蓄,吃喝不愁了,精神需求油然而生。

    村里也盡一切可能為大家提供方便聚到一起,有交流、有互動就能促進和諧,這些年下來,村里基本看不到爭吵的現象,更不會出現上訪,村里要干什么事情,村民沒有不支持的。這,就是文化的神奇力量。

    “希望大陳村把群眾文化建設這股好勢頭保持下去,通過播種文化,讓每個村民都能唱得更出彩,真正滿足更多農村群眾的文化需求。” 俞佳友對村民說。

    汪衍君非常激動,他說,我們就是要做好榜樣,僅僅在村里搞活動還不夠,要把舞臺搭到更多地方去,感染更多的人。

    記者一行被大陳村濃厚的文化氛圍深深感染,時針指向下午1時,還沒想起吃午飯。

    “要讓村民唱著歌曲走向富裕路。”汪衍君話鋒一轉,邊唱歌邊帶我們去品嘗大陳的美食文化:“輕輕地在風中翻轉,香香地在碗中盤旋,美美地和著我們歡笑,那芳香誘人的大陳面……”(記者 包敦遠 毛廣繪 鄭積亮)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