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七一社區(qū)        注冊

    激發(fā)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熱情

    2013年11月30日13:27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激發(fā)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熱情

      改革的每一次突破與發(fā)展,無不來自人民的參與和支持;改革經驗的創(chuàng)造與積累,無不源于人民的實踐和智慧。

      “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這一重要論述,闡釋了人民群眾是全面深化改革力量源泉這一根本問題。

      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離開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改革開放實踐一再證明,正是人民群眾的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推動著改革航船破浪前行。今天,改革開放事業(yè)能不能深入推進,關鍵就在于不斷激發(fā)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熱情,夯實改革開放的群眾基礎。

      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體現了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執(zhí)政理念,凝聚了改革開放35年的寶貴經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就要牢牢把握為人民謀福祉這一根本目的,從人民的意愿出發(fā),更好地滿足人民需求,把人民滿意作為衡量改革成敗的根本標準。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必須貫徹好群眾路線這一黨的生命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從人民群眾的實踐創(chuàng)造中汲取前進動力。

      人民群眾是不是真心擁護?百姓是否從改革中得到更多實惠?這是檢驗改革成果的重要標尺。當前,天津正在掀起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熱潮,將全會精神轉化為改造現實世界的強大力量。“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從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出發(fā)。”市委書記孫春蘭要求,要深刻領會、準確把握人民群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源泉,站穩(wěn)群眾立場,最大限度地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

      擁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很多容易改的問題已經得到有效解決,留下來的大都是比較難啃的硬骨頭,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艱巨程度一點也不亞于改革開放之初。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任務越是繁重艱巨,面對的具體利益格局越是錯綜復雜,越要善于總結群眾創(chuàng)造的新鮮經驗,越要善于按照人民的期盼完善政策措施,越要善于集納民智、凝聚民心、激發(fā)民力。無論謀劃改革思路,還是制定改革舉措,無論鼓勵基層創(chuàng)造,還是加強頂層設計,要始終從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利益出發(f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充分調動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使改革成為人民廣泛參與、群眾普遍受益的過程。

      一切為了人民,改革就有了眾志成城的民意支撐;緊緊依靠人民,全社會創(chuàng)造活力就能夠競相迸發(fā)。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共同奮斗,定會為天津改革發(fā)展注入不竭的力量源泉。向著改革新征程、發(fā)展新高度,我們破浪揚帆、信心滿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高雷、權娟)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