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七一社區        注冊

    高原鶴影

    云南省作協 原因

    2014年02月21日21: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天青藍青藍的,遼闊得很。云白得透明,像將融未融的雪片。風的手掌一次次拂過,仿佛要把這一頁裝訂在遠山脊梁而又覆臨著蒼莽高原的素箋撫弄得更平整。太陽離地面很近,又大又圓的,亮亮地放射著金色光芒。那是歲月踮起腳尖按下的鮮明印章吧?但四周卻那么寧靜,還沒有誰為我們勾畫出什么圖樣,書寫上什么文字。

    這里是迪慶藏族自治州中甸縣縣城西北8公里的一隅,海拔為3366米。

    掀起那頁天空,下面就是納帕海。這被當地藏胞稱為“納帕措”(意為森林背后的湖沼) 的31平方公里面積的季節性淡水湖,在這初冬時節全然沒有了一絲閃動的波光,只是一個勁兒靜靜地蔓延著草叢的暗黃并且斑斑駁駁披露著土地的褐色,直至雪山腳下,直至森林邊緣。它就是一張被收藏很久的宣紙了,布滿了時令漫漶的漬痕。不遠處那些醒目的黑點,則是牦牛吧?這些高原生活滴落的汁液,多么閑散地浸潤著高原曠遠的沉寂。叮當的牛鈴聲卻時不時隨風傳來,仿佛伸得老長的枝柯,要任一種夢想怡然棲息。

    這時候,一個戴著護耳帽的魁梧漢子走上前來了。他的臉顏,是被高原特別強烈的紫外線一次次涂染后的黑紅;他的五官,是被高原格外粗礪的季候風一遍遍雕刻后的獷放。但用手向遠處一指的瞬間,他的眼波卻明麗如一泓春水了。隨之放眼望去,那位從大都市來到這里的游人被驚呆了。他看清楚了那些斑駁迷離的掩飾里,其實是活蹦亂跳著一些飛禽的。那是黑頸鶴!十數只,數十只,也許還是數百只……它們或者三五成群,無憂無慮地嬉戲,或者散散落落,隨意自在地覓食。也有那么一兩只特別的超凡脫俗,或像紳士一樣在悠然踱步,或像哲人一樣在沉思默想。這可是被聯合國列為世界瀕危物種的異常罕見的珍禽呀!在這有著重彩畫意味的天空下,在這有著水墨畫情韻的草海里,它們卻速寫素描般出現了,怎不讓人喜不自禁。那游客也是一位把大自然當成自己的情人的人,酷愛著攝影。他一方面深恨自己早先的粗疏,一方面為能遇上這位漢子而暗自慶幸。那漢子是位熱心腸,他侃侃談起了一個關于黑頸鶴的民間傳說:藏民與黑頸鶴的友誼源遠流長,他們達成默契,藏民不傷害鶴,鶴不損壞莊稼。青稞收割完后它飛來,來年青稞種下之后它離去。鶴后腦生長于血紅色皮膚的人發狀羽毛,仿佛是藏民贈給它的象征友誼的禮品……

    游客早就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動了,漢子的話音未落,他就挎起攝影包向那活躍著黑頸鶴的地帶大踏步走去,較為臨近了,則又弓身貓腰、躡手躡足的,成為了卡通節目里的角色。但即使這樣,也免不了一路撲棱棱驚飛起了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鳥,把天空畫滿。

    那漢子則不知什么時候拿出了一副望遠鏡,久久地望著。他看到一只鶴雙腳一并,跳到了牦牛背上,作出一副牧笛橫吹的姿勢了嗎?他看到兩只鶴一前一后拍打著翅膀,腳爪伸得強直,腦際的“人發”向后飄飛,呼啦騰升的景象了嗎?這些攝影家們難逢難遇的圖景,他是屢見不鮮了。作為高原稀有生物物種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員,他有著自己的職責。

    這個自然保護區,已設立近20年。隨著管理工作的加強,生態植被的被有效保護,這里已經成了黑頸鶴的伊甸園,成了黃鴨、斑頭雁、黑鸛、兀鷲、干鵝等數百種候鳥越冬的理想王國。

    遠望是波濤般起伏的大山,它以深扎的根柢和勁展的枝椏支撐著天地山河,無言地昭示著一種精神;投腳是包容萬物的高原,它開闊,不斷向更廣遠處拓展卻又生機勃勃,默默地展現了一種情懷。

    是的,在白天,這里的天和地是兩頁畫紙。如果它被什么裝裱成美麗的畫屏了,那就是保護區管理人員的汗水。而夜晚降臨,這里的天和地又仿佛是一枚巨大的貝殼。如果里面閃亮著珍珠了,那就是像一朵蘑菇般獨立于湖畔的管理所透出的燈光和一個個從高原人的愛鳥之心、熱愛大自然之心滴淌出的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