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重大改革須于法有據

    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  

    在新的5年立法規劃中有68件立法項目

    2014年03月05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新聞發言人傅瑩答中外記者問。
      凡 宋攝

     

     

    3月4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新聞發言人傅瑩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有關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傅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全面深化改革是當今中國最重要的課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制保障,用立法引領改革,使改革在法治軌道上順利地向前推進。

    立法

    房地產稅、環境保護稅立法正在研究

    法律草案表決通過前增設評估環節

    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制定新的5年立法規劃,其中有68件立法項目,涉及面很廣,也都是社會比較關心的問題。在回答記者有關提高立法質量的提問時,傅瑩表示,提高立法質量是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非常強調的一個方向。“過去我們是要解決有沒有法的問題,今后要把重點放在解決法律是否管用的問題上。”全國人大常委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讓立法更加精細化,提高法律的可執行性;讓社會公眾更多地參與立法;增加人大牽頭起草和修改的法律草案,并提早介入其他部門起草的法律草案,防止部門利益法制化。特別是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強調,在法律草案表決通過前增設評估環節。

    針對有記者提出的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時間表問題,傅瑩說,現在中國有18個稅種,其中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車船稅3個是全國人大立法征收的。其他15個稅種,目前是全國人大授權國務院通過制定稅收的暫行條例來征收的。社會上較關心的房地產稅、環境保護稅等的立法工作都在研究中。

    治霾

    霧霾問題成為一些城市標志性難題

    今年準備再次審議修改環境保護法

    霧霾等環境污染問題再次成為今天新聞發布會上記者關注的話題。對此,傅瑩表示,霧霾已經成為中國一些城市標志性的難題,而且范圍還在擴大。水、土壤污染也是比較嚴重的。

    “全國人大一直在積極督辦許多與環境有關的議案建議,并針對代表們提出的一些問題進行執法檢查、調研,把人大代表的意見推動轉化為政府決策。”

    “另一項重要工作是修改環境保護法。去年已經進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審議,但是沒有交付表決,準備今年再次進行審議。”傅瑩表示,土壤污染防治法已納入全國人大立法規劃。今年還將啟動對大氣污染防治法的執法檢查,并在此基礎上考慮進行修訂,為治理霧霾提供法律保障。

    監督

    執法檢查、專題詢問、民意調查三管齊下

    采取問卷調查、網上征求意見等新舉措

    會上,有記者對人大監督工作給予了關注。對此,傅瑩介紹道,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了多次執法檢查,其中對義務教育法的執法檢查是近些年來的第三次執法檢查。

    人大監督的另一種方式是專題詢問。據傅瑩介紹,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了三次專題詢問。在專題詢問的場所,一般是邀請10多位國務院各部門的負責人坐在一側,他們面對著三四百人,包括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各地方來的人大代表,以及記者。每次專題詢問討論起來,氣氛是比較熱烈的,問題也是切中要害的。

    “監督效果更是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一直都非常強調的。我們衡量的標準就是群眾關心的重要問題是否可以得到解決,我們所制定的法律法規能否得到切實執行。”傅瑩介紹,為了更加貼近社會關切,全國人大還采取了一些新措施,如發放數據統計表、搞問卷調查、在網上征求意見等。

    信訪

    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

    盡可能地排除“民告官”的障礙

    傅瑩表示,這些年,信訪對于上下溝通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矛盾更加復雜,信訪工作面臨新壓力、新挑戰。為此,國家已經提出諸多關于信訪制度改革的路徑,特別是強調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的軌道。

    據傅瑩介紹,從法律上講,我國的“民告官”主要有兩條途徑,即行政訴訟、行政復議。一直以來,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為百姓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保障,但這些法律還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據調查,行政訴訟案件原告的勝訴率明顯下降;行政部門不愿意當被告、法院不愿意受理;有群眾反映‘不敢告’,‘告也告不贏’,這些導致大量的涉法涉訴案件進入信訪渠道。”

    本屆人大常委會已經把對這兩部法律的修訂納入了五年立法規劃,旨在盡可能地排除對“民告官”的各種阻礙,更好地監督行政權力。

    選舉

    全國人大對破壞選舉行為“零容忍”

    未發現有外籍或者雙重國籍的代表

    在回答媒體有關湖南衡陽市破壞選舉案的提問時,傅瑩說,這是人大制度建立以來發生的最嚴重的破壞選舉事件。全國人大對破壞選舉行為“零容忍”,只要發現就要嚴肅處理,發現一起,處理一起。

    傅瑩指出,衡陽事件性質很嚴重,影響非常惡劣。“可以說這是在人大制度建立以來發生的最嚴重的破壞選舉事件。去年底,湖南省人大已經作出了相關的處理決定,并且向社會公告。”

    傅瑩說,我國從第一部選舉法到現行的選舉法以及刑法,對賄選、破壞選舉行為都有明確的處罰規定。“我們絕不允許對人大制度的挑戰,這些相關人員正被依法追究責任”,“如果有人把當代表當作謀取私利的機會,甚至不惜花錢買選票,這樣的人怎么能夠代表人民?怎么能夠取信于民?”

    在回答關于全國人大代表是否擁有雙重國籍的問題時,傅瑩表示,中國國籍法是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的。根據中國憲法,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才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全國人大代表的資格是要按照憲法、選舉法接受嚴格審查的,尚未發現有外籍或者雙重國籍的情況。如果發現,一定會依法嚴肅處理,也歡迎群眾監督。

    稅收法定原則

    稅收法定原則是指國家征稅要通過立法機關,通過明確的法律規定來征收。

    我國現行的有效稅種為18個,但只有3部實體稅收法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另外,我國還有一部稅收程序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

    由于改革開放初期人大立法條件不成熟等原因,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人大先后在1984年和1985年授權國務院使其擁有稅收設置的權力。國務院依據這些授權,制定了數量眾多的稅收暫行條例。現行18個稅種中,除上述3個稅種有實體稅收法律外,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車輛購置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契稅、資源稅、船舶噸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煙葉稅、關稅等15個稅種都“游離”在全國人大的立法之外,由國務院制定暫行條例開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在“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部分明確提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記者 張 洋)

    《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05日 12 版)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