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七一社區        注冊

    大眾化+產業化,旅游業邁入新時代

    韓秉志

    2014年05月20日09:33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大眾化+產業化,旅游業邁入新時代

    億萬普通勞動者享受休閑權利,從廣泛參與旅游中愉悅身心、強健體魄,促進自身全面發展。5月19日,我們迎來了“中國旅游日”,我國旅游業也進入了大眾化、產業化時代。大眾化、產業化旅游時代必然呼喚旅游發展和管理新模式,那么,我國旅游產業做好準備了嗎——

    全域旅游熱度升

    在“五一”小長假,“高速爬行”、“擠爆”、“排隊”等詞又成為游客關注的熱點話題。針對社會反映強烈的旅游旺季景區擁堵的問題,旅游業也在反思。

    實際上,我國旅游業通常是圍繞傳統景區來做文章的,先選定景區,再發展交通、酒店服務等配套設施。但是,我國資源較好的景區地理位置通常比較偏僻,人們到訪這些地方往往要在“行”上花費大量的時間,相對的,“游”的時間自然也就變少了。

    如何讓旅游途徑更加豐富?在5月19日“中國旅游日”主會場舉辦的座談會上,與會專家談論的一個熱詞就是“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就是要把一個地區整體地當作一個景區,實現旅游產業的全時空覆蓋,既為游客提供處處是風景的旅游體驗,也讓當地居民享受到更好的休閑生活!眹野l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蘇國表示。

    目前,我國在全域旅游發展上已有了一些嘗試。就在今年5月份,成都、德陽、綿陽、資陽、眉山、遂寧、雅安和樂山等8個城市聯手共建全域旅游,實施以打造西部旅游樞紐為核心的全區域、全年候、全要素、全流程的旅游發展新模式。不過,與歐洲、北美等城鄉一體化程度高、城鄉景觀整體協調的世界旅游休閑勝地相比,我國成熟的全域旅游景區還不是很多。

    “大力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優化旅游空間布局,將有望推動我國旅游業進一步跨越發展!眹倚畔⒅行穆糜我巹澟c研究中心主任石培華認為,實現全域旅游需加快建設完善的旅游交通網絡。

    “可以說,全域旅游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在旅游業的發展進程中,最初是賓館、飯店成為服務標桿,后來,景區管理服務也成為示范。下一步,旅游業應努力成為統籌城鄉發展的示范。”蘇國說。

    旅游消費多樣化

    蘇國表示,當前我國人均GDP折合美元約6750美元,按照國際經驗,旅游消費結構正從“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和“體驗旅游”轉變。

    不過,當旅游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時,傳統的旅游產品可能就難以滿足游客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了。

    如今,無論任何時間、無論任何地點,只要擁有一部能上網的智能手機,游客就能利用裝載的App享受到自導航、自導游、電子門票、服務信息及時推送等多種“私人訂制”服務。

    四川省旅游局局長郝康理表示,在移動互聯時代,隨著游客需求的升級,相關部門也須研究游客行為需求的變化。

    “傳統的旅游六要素是吃、住、行、游、購、娛,它更多地是從供給方考慮、從產業鏈角度提煉總結出來的。現階段,旅游業進入大眾化時代,我們應從各個層面思考如何增加附加值!碧K國說。

    按照蘇國的設想,在休閑游、體驗游階段,旅游的六要素可以總結為“品、享、通、學、匯、動”。“品”就是品味、品質;“享”就是享受離開原住地的不同生活;“通”就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學”就是旅游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匯”就是旅游者與自然、社會、同伴的交匯、溝通和融合;“動”則強調所有旅游都與休閑、運動相結合。這6項內容對于旅游規劃的內涵、旅游產品的開發設計都具有引導作用。

    “旅游發展要從單純考慮供求方面向供需雙方共同推進轉變!碧K國說。

    石培華認為,實現旅游以人為本,加快構建精品旅游線路,應構建一個使旅游公共服務重新組合、自由組合的體系,以重大重點景區為主要載體,加快旅游產品體系建設。

    協調利益促增收

    如今,旅游業如何更好地發揮其民生功能,成為擺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道命題。

    “讓人民群眾滿意,不僅意味著讓游客滿意,還包括從事與旅游業相關的各行各業的人。”蘇國表示,各地應秉持讓當地居民受益的原則,探索旅游業適合的開發方式和運營模式。

    在山西武鄉縣,八路軍文化園、游擊戰體驗園、《太行山》大型實景演出這“兩園一劇”,實實在在地改變了武鄉農民的生活。每當夜幕降臨,武鄉太行龍湖湖畔的青山綠水間,大型實景劇《太行山》就會如約上演。600多名來自周邊村莊的農民參與演出,幾個月下來,每人都能增收數千元。

    蘇國認為,政府要從旅游的直接收益者轉向多方利益的協調者,特別是當地居民及游客權益的維護者。無論整體規劃還是商業模式,都要確保當地居民獲取參與旅游開發建設的平臺和機會。重點旅游地區要大力發展旅游職業教育,逐步提高當地群眾文化素質,提升旅游從業技能。

    “以鄉村旅游為例,發展鄉村旅游要強化新型農業的產業支撐,大力培育鄉村旅游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旅游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規模經營和社會化服務,使農業增效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推手。”成都理工大學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院長朱創業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