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次的上海私車額度拍賣,總能成為關注焦點。而這筆拍賣收入究竟用在哪里,更是焦點中的焦點。
近日,市財政局最新發布的“關于上海市2013年市本級決算及2014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中,將2013年上海車牌額度拍賣收支“賬本”公之于眾,為市場解答了“錢究竟用在哪里”。
最大頭支出——軌交更新改造
從去年上海車牌拍賣收支來看,本市新增機動車額度拍賣收入87.9億元,加上上一年度結轉的46.1億元,本市新增機動車額度拍賣收入合計134億元。
而去年的支出總額是74億元。從支出明細看,最大一筆支出30億元,用在軌道交通更新改造等補貼上; 其次是公交購車補貼19.6億元,公交優惠換乘補貼9.2億元,老年人免費乘車補貼5.9億元,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費用5.8億元。此外還有3.5億元用在其他政府購買服務上,主要是崇明三島水上客運低客流航次補貼,大居、夜宵線、“最后一公里”等冷僻線路補貼,以及免公交車輛隧道通行費補貼,等等。截至去年底,本市新增機動車額度拍賣收支相抵,當年結余60億元,結余資金結轉以后年度使用。
公交優先,五年支出逾200億
上海新增機動車額度拍賣收入,按有關規定作為社會公共資金,納入財政專戶管理。從市財政局給出的歷年收支明細來看,車牌拍賣收入的幾乎每一分錢,都用在發展與“公交優先”相關的項目上,用于補貼和支持公共交通,以降低市民出行成本,改善市民出行條件,實現了“取之于交通,用之于交通”。
自2009年以來,公交購車補貼、公交優惠換乘補貼、老年人免費乘車補貼,以及公交冷僻線路補貼,一直是重要支出項目。2009年“賬本”顯示,公交購車補貼19.1億元,占當年收入的七成以上。2011年起,上海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軌交建設成為最大頭的一項支出,當年支出32億元,占收入比接近七成。去年,軌道交通更新改造等補貼高達30億元。
據統計,2009年-2013年五年間,上海實現車牌拍賣收入總額273.4億元,其間支出總額為236.2億元。(記者 蔣婭婭)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