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群團工作

    迎接第八次全國少代會

    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多措并舉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

    2020年07月22日09:1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多措并舉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

    “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努力成長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10月13日,專門致信祝賀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70周年時對新時代少先隊員提出的殷切期望。

    在賀信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少先隊建設提出要求,強調(diào)共青團要履行好全團帶隊職責,團結(jié)帶領少先隊牢記初心使命,始終聽黨的話、跟黨走,讓紅領巾更加鮮艷。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緊緊圍繞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這個關鍵目標,聚焦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主責主業(yè),充分尊重少年兒童天性特點,通過一系列具體舉措增強少先隊員的光榮感。

    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讓光榮感在全程“比學幫促”中不斷激發(fā)

    少先隊是少年兒童的組織,這就決定了少先隊必須尊重少年兒童不同成長階段的認知規(guī)律和行為特點,引導少先隊員在追求一個個小目標的過程中接受政治啟蒙、培養(yǎng)對黨的樸素感情,不斷激發(fā)光榮感的內(nèi)生動力。

    去年,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少工委聯(lián)合出臺《關于構(gòu)建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 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的指導意見》,積極運用入隊激勵、獎章激勵、榮譽激勵、崗位激勵、實踐激勵、推優(yōu)激勵等多種激勵載體,探索實施分批入隊、分段教育、分級激勵,逐步構(gòu)建一個導向鮮明、形式多樣、交織貫通、階段上升的成長激勵體系。穩(wěn)妥開展“分批入隊”,制定《入隊規(guī)程》,明確“六知、六會、一做”基本入隊標準,進行充分的隊前教育、開展莊嚴的入隊儀式,從源頭培養(yǎng)少先隊員的光榮感。

    從“全童同時入隊”的方式, 轉(zhuǎn)變?yōu)橛薪M織、分批次地吸收……四川探索“分批入隊”,“達標一批,吸收一批”。

    適齡兒童要經(jīng)歷規(guī)范的入隊程序,完成規(guī)定時間和內(nèi)容的組織教育,通過自評、互評、他評進行量化評價……這樣的入隊過程,將成為銘刻在孩子內(nèi)心的記憶。

    為引領隊員天天有目標、時時有進步,“紅領巾獎章”成為少先隊組織日常開展教育活動和評價激勵的重要載體。獎章獲得情況也作為各級“優(yōu)秀少先隊員”“優(yōu)秀少先隊集體”評選的重要依據(jù)。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特點增設的少先隊服務崗位,更為“人人能服務,個個都成長”創(chuàng)造出更多機會。

    疫情防控期間,浙江杭州市下城區(qū)各個學校開展富有特色的“紅領巾獎章”活動,將爭章活動融入隊員們居家防疫期間的成長激勵中,提升隊員的防疫自護能力,增加隊員的社會責任感,提高隊員的使命感,促進隊員全面發(fā)展。參與防疫宣傳、居家巧鍛煉、積極勞動……該區(qū)天水小學的少先隊員們通過各種形式開展爭章實踐活動。

    隊前預備、隊中教育、離隊輸送,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面向6周歲至14周歲的全體少年兒童,涵蓋少先隊員成長全過程。站在黨團隊一體化建設的高度,著力強化團隊銜接,團中央、全國少工委明確年滿14周歲、未滿15周歲的少先隊員作為團的發(fā)展對象,原則上必須經(jīng)過少先隊組織推薦。

    第八次全國少代會即將召開,此次代表推選過程中,突出體現(xiàn)階梯式成長理念,將當選過地市級及以上少代會代表或獲得過地市級及以上榮譽作為重要參考條件,努力將認可度高、示范性強的優(yōu)秀少先隊員推選出來,有效激發(fā)少先隊員的內(nèi)生動力。

    有組織的實踐體驗,讓光榮感培育更加“走心”

    少先隊是黨創(chuàng)立并領導的少年兒童群團組織,必須發(fā)揮實踐育人獨特優(yōu)勢,用紅色基因塑造少年兒童,用共產(chǎn)主義道德感召少年兒童,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路徑增強光榮感,為黨培育更多的“紅孩子”。

    在通過實踐體驗培育少先隊員光榮感的過程中,實踐教育體系、實踐活動品牌以及勞動教育,成為重點關注的方面和主要工作抓手。

    全國少工委積極發(fā)動基層少先隊組織在開展校內(nèi)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大力推動少先隊員走進各級黨政機關、生產(chǎn)一線等開展有組織的實踐體驗活動,構(gòu)建校內(nèi)外互為補充、有機銜接的少先隊實踐教育體系。

    在貴州,少先隊組織在“建起來”的基礎上正不斷向“強起來”“活起來”發(fā)展,少先隊員的光榮感和組織歸屬感不斷增強。浙江、江蘇等地探索建立紅領巾實踐教育基地、繪制紅領巾實踐地圖,為少先隊員走出校外、走向社會提供指引。

    “紅領巾小小講解員”“紅領巾護界碑小隊”“紅領巾小河長”……各地結(jié)合地緣特點和資源優(yōu)勢,創(chuàng)新開展各種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各級共青團、少先隊組織還開展豐富多彩的紅色教育、志愿服務、科技創(chuàng)新、素質(zhì)拓展等夏冬令營、研學活動,打造以“爭做新時代好隊員”為統(tǒng)領的少先隊實踐活動品牌,讓少先隊員們在豐富的實踐體驗中開拓視野、文明精神、野蠻體魄。

    著力強化勞動教育開展以來,一大批“紅領巾小農(nóng)場”“紅領巾小菜園”等勞動基地在各地涌現(xiàn),少先隊員們在田間地頭辛勤勞動、揮灑汗水,在火熱的實踐中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增進對普通勞動者的感情。

    融入學校、家庭、社會教育格局,讓光榮感培育得到全方位保障支撐

    少先隊是黨在少年兒童工作領域的重要力量,是聯(lián)結(jié)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重要橋梁紐帶,必須堅持組織化和社會化并進,推動少先隊工作機制和工作方式的深徹變革,為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提供有力保障。

    為此,各級共青團、少先隊組織都在用心用力。抓住關于義務教育、教育督導等多個中央文件中明確提出“黨建帶團建、隊建”的重大契機,團中央、教育部聯(lián)合制定《關于深入貫徹落實黨建帶團建、隊建 加強少先隊工作體制機制建設的意見》,推動將少先隊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教育工作規(guī)劃、納入中小學黨建工作規(guī)劃,強化學校黨組織對少先隊工作的領導,持續(xù)推動建立學校少工委,明確由學校黨組織書記或黨員校長擔任少工委主任。

    過去主要在校園里舉行入隊儀式,兩年前,上海鼓勵走出課堂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場館等舉行;新隊員在入隊儀式后還可以通過游園的方式,檢驗隊前教育的效果;親子對話被引入到入隊儀式中,新隊員戴上紅領巾,父母則回憶起自己在少先隊生活中的難忘故事……新的入隊儀式實實在在提升了少先隊員的光榮感和組織歸屬感。

    近些年,黑龍江、吉林、山東等省份出臺加強少先隊工作的具體實施意見,各級少先隊工作環(huán)境普遍得到優(yōu)化。

    為規(guī)范大、中、小隊建設,少先隊組織工作條例推出并試行,校內(nèi)少先隊組織基礎得到夯實。

    少先隊社會化工作體系逐漸構(gòu)建。各級團組織、少工委探索整合各類社會資源,有效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基層黨群活動場所等各類陣地,動員“五老”等各界力量,不斷提高少先隊社會化工作水平。

    近些年,團中央、全國少工委要求各級少工委注重從優(yōu)秀校外思政課教師、團干部、青聯(lián)委員、各行業(yè)先進人物以及擁護黨、高素質(zhì)的家長中選聘校外輔導員,整合社會力量,為校內(nèi)外開展少先隊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除此之外,還堅持每年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北戴河活動營地等開展培訓和實踐活動,擦亮共青團、少先隊實踐品牌。

    上海、浙江、貴州等。ㄊ校┨剿鹘ㄔO社區(qū)少工委,發(fā)動周邊學校教師、志愿者、黨員干部等組成校外輔導員隊伍,組織開展紅領巾小社團、紅領巾廣播站、研學等活動,服務少先隊員健康成長。

    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杜沂蒙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