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綜合報道
    分享

    收條和回信里的軍民情(黨史擷英)

    本報記者 朱 磊  周 歡

    2021年01月21日07:24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內(nèi)有這樣兩件文物,真實地記錄了人民軍隊從誕生之日起,就得到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的歷史。

    “今收到貴會慰勞革命將士捐款壹萬元正。此致。江西民眾慰勞前敵革命將士委員會……”這是一張收條。

    “昨日收存貴會轉(zhuǎn)來之慰勞捐款,已由本會黃道、羅石冰兩常委分別送交十一軍與二十軍兩政治[部]主任領(lǐng)收……”這是一封回信。

    紀念館玻璃展柜內(nèi),陳列著國家一級文物——兩張泛黃的傳統(tǒng)紅色豎行“八行箋”,這是當時江西民眾為起義軍將士捐款的見證。

    南昌起義時,慰勞前敵革命將士委員會的負責人之一是朱大楨,他是當時國民黨左派人士。蔣介石、汪精衛(wèi)先后背叛革命,讓朱大楨認清了國民黨的本質(zhì)。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發(fā)動南昌起義取得勝利,讓朱大楨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1927年8月3日,朱大楨將募集到的一萬銀元送到了國民黨江西省黨部——這時的江西省黨部是以共產(chǎn)黨員為核心的國共合作組織。中共江西省委負責人之一羅石冰接受了這筆捐款,并當即為朱大楨開具了收條。“一萬銀元是什么概念?”講解員向圍在展柜旁的參觀者們介紹,“當時一個家庭一個月收入是3塊銀元,一萬銀元是一大筆錢,這都是群眾自發(fā)捐來的。”

    8月4日,羅石冰又給朱大楨寫了一封回信,告知他這筆捐款的詳細去向。

    “收條和回信飽含著濃厚的軍民情誼,民擁軍、軍愛民的魚水情自人民軍隊誕生的那天就開始傳承。”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陳列保管科科長、副研究館員劉小花說,“這兩件文物也鮮明地體現(xiàn)出中國共產(chǎn)黨人紀律嚴明、嚴謹細致、光明磊落、有始有終的工作作風。”

    無聲的文物,歷史的注腳。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21日 05 版)

    (責編:宋子節(jié)、馬昌)
    相關(guān)專題
    ·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xué)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xué)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xué)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xué)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