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跟著總書記看中國·千家萬戶的事

    郭爺爺和孩子們的綠色約定

    2022年08月14日08:30    來源:人民網

    八步沙六老漢治沙紀念館外,郭萬剛與孩子們拉鉤,約定每人都要來種3棵樹。人民網 王文嘉攝

      “你們的家在哪里?”

      “古浪。”

      “對,這就是我們的家鄉。要把自己的土地保住、莊稼保住,我們必須植樹造林。”

      7月的八步沙六老漢治沙紀念館內,前來參觀學習的游客絡繹不絕,全國勞動模范、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剛正在給古浪縣城關第三小學的孩子們講述八步沙“六老漢”治沙的故事。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是全國荒漠化重點監測縣,八步沙位于古浪縣境內的騰格里沙漠南緣。八步沙林場是土門鎮農民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六老漢”于1981年以聯戶承包方式組建的集體林場。后來,郭萬剛等第二代治沙人和郭璽等第三代治沙人也相繼加入治沙造林的隊伍。三代人扎根大漠,用青春鎖住“黃龍”,播種著自己的綠色夢想。

      “那時候爺爺奶奶不會騎自行車,只能是坐著毛驢車去治沙。你們看,以前的條件有多艱苦,咱們現在的生活多好啊。”年逾古稀的老人講得動容,孩子們聽得有味。“先是爺爺治沙種樹,爺爺種不動了爸爸種,爸爸種不動了哥哥嫂子接著種,我們要一代一代種下去啊。”這樣的堅守,八步沙三代治沙人用青春和生命接續了41年。

      “秋風吹秕田,春風吹死牛”的情形早已成為過去,如今來到八步沙參觀的人們看著滿是綠意的林場,總是會有“沙漠在哪”的疑惑。“都治好了,現在林場這邊看不到沙漠了。”41年來,“六老漢”三代人不懼惡劣環境和防沙治沙的艱難困苦,與干旱和風沙頑強抗爭,從第一代治沙人“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到第二代治沙人創新應用“網格狀雙眉式”沙障結構,實行造林管護網格化管理,再到第三代治沙人全面嘗試“打草方格、細水滴灌、地膜覆蓋”等新技術,從防沙治沙、植樹造林到培育沙產業、發展生態經濟,闖出了一條“以農促林、以副養林、農林并舉、科學發展”的生存發展之路,先后在八步沙、黑崗沙以及北部沙區完成治沙造林25.7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草面積43萬畝,完成通道綠化近200公里,農田林網5000多畝,栽植各類沙生苗木4000多萬株,花卉、風景苗木1000多萬株。

      “咱們約好,等到明年春季造林的時候,你們每個人都要來種3棵樹啊。”“好!”孩子們圍在郭萬剛身邊,和郭爺爺一一拉鉤。兩代人,每人再種3棵樹,廣袤的八步沙又見證了一個綠色的約定。(王彤 王文嘉)

    (責編:薄晨棣、馬昌)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