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稿件
    分享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

    小小種子里的“創新基因”

    2024年07月12日10: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為充分宣傳展示中央企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國有經濟的重要論述,牢牢把握新使命新任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展現的新擔當新作為,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組織開展“沿著總書記的足跡·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大型融媒體宣傳報道活動。圍繞制造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交通強國、能源強國和美麗中國等主題,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專題采訪調研,推出一批生動鮮活的央企故事,立體展現中央企業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小小的種子,連著“國之大者”,關乎糧食安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心我國種業安全和發展,多次強調要把民族種業搞上去。2022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調研時強調,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作為農業領域的主力軍,中國中化大力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合力共建“南繁硅谷”,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加強良種技術研發,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為保障糧食安全貢獻中化力量。

    中種南繁水稻育種基地科研人員正在進行水稻雜交取粉工作

    中種南繁水稻育種基地科研人員正在進行水稻雜交取粉工作。中國中化供圖

    共建“南繁硅谷” 共促種業振興

    南繁,是中國種子的“搖籃”,在這片26.8萬畝的土地上,繁育出了中國70%以上的新品種。每年冬春,全國各地的農業專家來到南繁,進行種子繁育,加速育種過程。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時強調,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國家寶貴的農業科研平臺,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硅谷”。

    2021年10月,中國中化下屬中種集團總部遷入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是首家正式落戶海南的央企下屬種業公司。三年來,中種集團積極投身“南繁硅谷”建設,持續助力打造海南種業創新高地。

    作為“南繁硅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2月,中種集團與海南省種業實驗室共同發起首批“揭榜掛帥”項目。通過企業出題、院所出智、成果共享、利益反饋等相關機制,有效盤活企科優勢資源,推動種業科研成果轉化。經過1年多的精心組織實施,這些“揭榜掛帥”項目陸續取得階段性進展。

    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試驗田內,一排排玉米實驗材料迎陽生長,這些玉米新材料正是聯合中種集團“揭榜掛帥”項目“玉米抗倒伏基因挖掘及種質創新”的科研成果之一。

    “揭榜掛帥”充分發揮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自中種集團首批“揭榜掛帥”項目啟動實施以來,共計申請專利8項、受理品種權8個、已審定品種6個。

    日前,中種集團與海南省種業實驗室聯合發布關于2024年度“揭榜掛帥”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助力行業踐行產業科技理念,加強種業科技關鍵技術攻關,研究解決種子產業鏈技術創新難題和企業依靠自身力量難以解決的關鍵核心技術。

    從前端育種研發到后端成果轉化,中種集團集聚各類主體積極打通創新鏈和產業鏈。這些戰略業務將圍繞科研創新、產業生態和行業賦能等方面發揮各自優勢,融通帶動種業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發展。

    推進創新平臺建設 讓育種跑出“加速度”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而種業創新平臺,則是好種子問世的“加速器”。

    楊凌技術中心作為中種集團旗下重要研發平臺,這里的育種科學家們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加快優良品種選育,讓育種跑出“加速度”,并為生物育種產業化做好積極準備。

    楊凌技術中心于2019年9月啟動建設,是中國中化下屬先正達集團在陜西楊凌示范區投資建設的全球領先的商業化育種創新平臺。

    近年來,為加快新品種開發和推出速度,中種集團不斷完善其創新平臺布局。在研發端,建成包括兩大國家級實驗室,以及北京創新中心、武漢科技中心、三亞南繁中心、水稻玉米生物育種重點實驗室、雜交稻新品種創制重點實驗室等一批研發機構,構建了分工協作的種業現代共享技術研發體系。在選育端,依托楊凌技術中心集成化、工廠化育種平臺能力的同時,布局各級測試驗證網絡,打通從實驗室到田間的育種“高速公路”。在擴繁推廣端,聯合多地政府打造區域現代供應鏈中心,并致力于良種良法結合,為發揮優良品種潛能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堅持科技自立自強 加強良種技術攻關

    2021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講話強調,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從培育好種子做起,加強良種技術攻關,靠中國種子來保障中國糧食安全。

    近年來,中國中化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提供良種支撐,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2023年,公司下屬先正達集團中國共有130個品種通過國家審定,穩居行業前列;9個品種入選2023年全國農業主導品種;16個品種入選“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一系列創新成果凸顯出強勁的科研育種實力。

    今年2月,在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的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中,先正達集團中國參與聯合攻關的科研項目“農作物耐鹽堿機制解析及應用”榮列其中。

    我國有15億畝鹽堿地未被有效利用,其中約5億畝有開發利用潛能,當前對植物耐鹽堿的認識嚴重不足,阻礙了耐鹽堿作物的培育。為了更好地利用鹽堿地資源,研究團隊利用一個與耐堿性顯著相關的主效基因AT1,該基因可顯著提高高粱、水稻、小麥、玉米、谷子等作物在鹽堿地上的產量。作為迄今為止我國作物高抗鹽堿能力研究領域的重大國際性突破,該研究發現將為鹽堿地綜合利用提供新基因、新種質和新途徑。目前,研究團隊已經在山東、寧夏、吉林等地開展相關品種的測試與篩選工作。

    耐鹽堿品種研究團隊在山東、寧夏、吉林等地開展耐鹽堿品種的測試與篩選工作 中國中化供圖

    耐鹽堿品種研究團隊開展耐鹽堿品種的測試與篩選工作。中國中化供圖

    懷農心、耕天下,凝心智、創宏圖。2024年是種業振興行動由“三年打基礎”向“五年見成效”躍進的提速換擋之年,中國中化將繼續推進種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加速優質科研成果商業化和產業化,推動單產提升和大品種產出,為保障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李楓、莊清湄)

    延伸閱讀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 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專題

    http://www.yingtao855.com/GB/67481/458937/index.html

    (責編:宋晨、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