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

    人民日報評論員:嚴格監督,剎住浪費歪風

    2013年01月25日07: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天價煙酒、奢侈宴請、豪華會議……各類公款浪費行為,擾亂黨風、敗壞政風、侵蝕民風。厲行勤儉節約、狠剎浪費之風,體現黨的主張,順應人民期待。

    然而,鼓勵節約,整治浪費,光有道德要求遠遠不夠。民間流傳順口溜:公家出錢我出胃,吃喝為了本單位。夸張的描畫折射部分實情,一些人借口“工作需要”,把浪費變成潛規則,任意揮霍理直氣壯;也有人被風氣裹挾,無奈何整日觥籌交錯迎來送往,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只有以完善的舉措、有效的監督,才能打消無所謂的心理,管住鋪張浪費的流風,遏制“舌尖上的腐敗”。

    浪費是個老問題了。黨的紀律處分條例、廉潔從政若干準則等,都明令禁止揮霍浪費公共財產,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現實中,仍有“幾百個文件管不住一張嘴”的情況。看來,還需找準點、把好脈,制定針對性、操作性更強的措施,整治各類浪費行為。

    信息公開不夠、缺少制度規范、處罰沒有威懾等,都是浪費之風形成的原因。其中,監督環節是核心。一些部門地方公開“三公經費”、曬出財政預算,無疑能從花錢的源頭上管住浪費的發生。紀檢、審計、財政一起給力,才能在事中打消過度消費的沖動。對違反規定的行為,該曝光的充分曝光,該查處的堅決查處,有錯必糾、違規必查,才能剎住浪費歪風。

    同樣,社會監督也不可或缺。公布舉報電話、暢通監督渠道,就能借助公眾力量的廣泛監督,讓各種浪費無可遁形。各部門各地方,需要主動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搭建公眾監督平臺,把剎住浪費之風的參與權和監督權更多地交給群眾,提高遏制奢侈浪費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932年,中央蘇區蘇維埃政府就在工農群眾比較集中的地方設立了控告箱,接受群眾對浪費等現象的舉報。今天,我們理應賡續這樣的傳統,依靠群眾,完善制度,以更有力的舉措、更嚴格的監督剎住浪費歪風,營造清正黨風、帶動清簡政風、培育清新民風。

    更多相關評論:

    人民日報評論員:狠剎浪費之風

    人民日報評論員:反對浪費從領導干部做起

    人民論壇:又到春節說吃喝

    新華時評:遏制“舌尖上的浪費”人人有責

    檢察日報評論員:警惕“舌尖上的浪費”

    京華時報:舌尖上的剩宴丟了政德良知

     


    “老虎蒼蠅一起打”


    劉云山為何吃"閉門羹"?


    “死也要在編制里”?


    官腔沒有“最討厭”


    80后“美女”副市長


    一餐1.5萬,又暴舌尖腐敗


    毛主席批評干部"要秘書代勞"


    周恩來為何“勸妻子降工資”


    彭老總咋喜坐“矮板凳”

     

    (責編:吳思瑤(實習)、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