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

    河北日報:“北大保安”不僅僅是勵志故事

    房清江
    2013年05月14日08:16   來源:河北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在過去20年里,北大保安隊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學深造,有的考取大專或本科學歷,有的甚至考上重點大學的研究生,有的畢業后當上了大學老師。據稱,北大保安隊對渴望學習的保安員,會盡可能地提供方便,在排班和定崗方面為他們留出學習的時間。對此,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稱,“大學本來應當是開放的,應當引導社會觀念、社會潮流。現在只是有保安旁聽他們的課,拿文憑。我想未來應該更加走向開放,有更多的市民去旁聽他們的課,拿到文憑。”(5月12日《燕趙都市報》)

    北大保安考學深造,早已不是什么新聞。作為一個群體現象,“北大保安”儼然成為了一個追求夢想的通道——— 北大有中國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有最濃厚的知識氛圍,也有支持保安求學和各種實實在在的舉措——— 不管是有意的支持,還是潛移默化的熏陶,都是“北大保安”實現夢想的外在助力和必要條件。

    這有力地證明:在懷揣夢想與實現夢想之間,個人的追求與努力固然重要,而來自現實社會的承載與支撐,也同樣不可或缺。夢想如同種子,無論生命力如何頑強,終歸需要在合適的土壤中生根、發芽、成長。所以,“北大保安”的幸運,在于他們在北大找到了實現夢想的土壤,或者說是北大給了他們深造圓夢的機會。從現實來看,“北大保安”也并非孤例:在清華等其它一些高校,也有不少保安同樣考學深造成功。這一現象在眾多高校特別是在那些“開放的”名校的出現,從一個側面證明了良好的環境對社會個體實現夢想的必要性、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創造出來。”從這個角度講,“北大保安”不僅僅是一個勵志故事,更是社會管理的生動教材。它啟示我們:如果整個社會都能像北大鼓勵保安求學那樣,積極推進各種社會資源的公平分享,從觀念與制度的層面給每個人以實現夢想的公平機會,努力創造人們通過奮斗改變命運的社會環境,那么,偉大的中國夢必將因每個社會成員都擁有夢想而更加真實可感,也必將因每個社會成員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更加觸手可及。

    (責編:程宏毅、謝磊)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