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評論>>網評精粹

    莫讓“惠民措施”變成“擾民工程”

    麻柳第一嘴
    2013年05月24日11:07   來源:七一社區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筆者在基層農村工作。近來,上級部門為了加大對農村的宣傳力度,大力扶持鎮村“村村通”廣播建設,在人煙所及之處皆通上了廣播,一日分早中晚三次播放國家政策和本地新聞。

      這本是一件好事。只是,由于廣播播放時間段包括了早上七點到八點,中午十二點到一點,因此常常會影響到部分人的正常休息。筆者自己“深受其害”,問及其他鎮街的朋友,也大多存在此種困擾。

      以上情形,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政府工作的一個側影。很多時候,工作的初衷是好的,工作的過程也無可非議,可一旦落實下去,卻難以得到群眾認可。為什么呢?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很多部門出臺的便民惠民措施,都是坐在辦公室摸腦袋拍桌子想出來的,而非通過扎實的調查研究確定出的。所以,方案施行后,就很有可能暴露出許多原來未曾料想到的問題,影響到工作成效和群眾評價,甚至有可能造成“一丑遮百俊”的后果。

      習近平同志說過,鞋子合不合腳,穿著才知道。老百姓最需要什么,只有老百姓自己最清楚。如果政府部門不常走到群眾中去與之溝通交流,只是一廂情愿地根據自己的主觀想法去開展工作,就完全有可能將計劃中的“惠民措施”變成現實中的“擾民工程”。如此,不僅難以使群眾滿意,更有可能引發一系列新的矛盾和糾紛,引起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為了避免“好心辦壞事”的情況出現,政府部門在做各項工作的時候,就十分有必要將“問需于民”四個字銘記于心、深化于行。如此,所做的事情才能真正經得起群眾的監督,經得起時代的檢驗,使老百姓感受到政府做事的真誠并享受到發展的成果。

    分享到:
    (責編:謝磊、趙娟)


    相關專題
    · 龍坤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調查:高層論述引共鳴 六大改革受期盼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
    ·中共打造“公仆政府”強調“為民”本色不…
    ·中國新一輪改革:直面三大“關口”考驗
    ·李君如:新一輪的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
    ·永不停步的使命——中國改革航船駛入新征程
    ·穩中求進開新局——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發…
    ·三中全會倒計時:為中國夢提供巨大正能量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  
    1.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為什么要廢止勞動教…
    2.李方祥:領導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
    3.人民論壇:善養改革精氣神
    4.肖鋼: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5.鄭劍:攻堅期作風

      ·頻道精選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改革”論述摘編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改革”論述摘編
      十八大以來李克強關于“改革”論述摘編
    十八大以來李克強關于“改革”論述摘編
     
    ·肖鋼: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李方祥:領導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為什么要廢止勞動…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如何完善人權司法…
    ·黃亮斌:生態文明建設的范本
    ·唐匯凱:基層人大要為法治建設提供決策支持
    ·張自銀:建立長效機制 推動綠色崛起
    ·“走出去”:全面擴大開放的必由之路
    ·青海省發展改革委:舉辦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
    ·青海:學習系列講話換腦筋
    ·公平競爭激發活力
    ·王親玲:在新的起點上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

    圖書推薦

     
     
     
     

    資料中心  

    基礎|黨史大事記|黨史上的今天 |十八大黨章
    會議|黨的會議 |中央政治局會議|集體學習
    文獻|領導人文選|歷史、當代文獻|馬列全集
    專題|歷次黨代會|新簡明黨史辭典|口述黨史
    視頻|領袖文獻片|共和國圖像日志|中國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