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

    云南日報:從“不要從政”說開去

    趙查理
    2013年06月26日09:05   來源:云南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一句“不要從政”端正不了“官念”,需要從制度、法律、社會價值觀等層面破題

    近日《中國新聞周刊》載文稱,因受賄身陷囹圄之后,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反思自己的過去,委托律師告訴自己的女兒,“千萬不要從政”。

    曾身居高位的腐敗官員說出的這句話讓人唏噓。這句話不僅劉志軍說過,文強也說過,很多落馬的貪官污吏也曾說過。他們在官場摸爬滾打多年,其興也權力,其敗也權力,自然比普通人和在位者有更多感慨,不希望子女步自己的后塵。

    不受制約的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劉志軍深受其害之后醒悟為時已晚。如果他僥幸躲過一劫沒有落馬,他還會和女兒說“不要從政”嗎?恐怕結果正好相反。當下,公務員考試熱度不減。眾多家長鼓勵子女考公務員,其中不乏希望子女能在體制內享受“待遇”,得到“實惠”的功利愿望。這種與劉志軍告誡之言截然相反的現象讓人警醒。

    我們對“不要從政”的告誡之言應該這樣聽:如果從政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那么繼續“公考”便是。如果從政的目的是升官發財,那么最好還是不要從政。欲壑難填,對官位、政績、金錢的追求,最終無一例外地會將身陷其中的人推出道德和法律的紅線之外。這樣子端公家飯碗,無疑是用人生的清白和家庭的幸福做賭注換取一己私利,毫無可取之處。

    即便沒有貪污腐敗,“體制內就業”也并不代表鐵飯碗牢不可破。隨著行政體制改革,“小政府大社會”終會實現。比如現在行政審批權一批批取消,就意味著人工環節減少,工作人員極可能丟了“鐵飯碗”。那時,“體制紅利”已經沒了,從政、經商或是干其他的都一樣成了社會就業。北京今年不就出現了大批不帶編制的聘用公務人員崗位嗎?

    劉志軍一句“不要從政”并沒有從根子上反思自己為何落馬,自然端正不了一些人滿腦子的“官念”。要遏制腐敗,改變一部分人腦子里存在的擠進官場謀利的畸形思維,還需要從制度、法律、社會價值觀塑造等層面破題。

    (責編:吳斌、謝磊)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