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慧卿/畫
河源市文昌經濟適用房被河源市政府稱為“民生大事”,它建成后能提供583套住房。今年6月19日分配方案出爐,這些經適房只面向河源市市直單位的住房困難職工,住房困難是指職工及家庭成員在市區內無房產。南方都市報記者以河源市普通民眾身份去暗訪,被告知根本沒資格申請(7月7日《南方都市報》)。
河源市政府以“民生大事”為名,建成的583套經適房,結果變成了“公職人員大事”,只面向河源市市直單位的住房困難職工。這種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做法,是地方政府憑借手中權力赤裸裸地與民爭利,將人民政府為人民變成了人民政府為自己。
政府公職人員中的住房困難者,只要符合條件,也有權力和資格申請經適房。面對河源市建成的583套經適房,政府公職人員應該與普通百姓一樣按規定申請經適房,而不是讓這些公職人員獨吞建成的經適房。普通百姓之所以被宣布沒有資格申請這些建成的經適房,關鍵是地方政府掌握著分配經適房的權力,特別是這些權力缺少有力的措施去嚴以制約。
一旦地方政府分配經適房的權力失去了制約,這種“近水樓臺”不僅僅表現為經適房的分配不公,而是通過違背國家規定,變成了權力自肥。我國《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第三章第十五條明確規定,“經濟適用住房單套的建筑面積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而河源市建成的這批經適房卻均為每套90平方米的套內建筑面積,已經遠遠超過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有市民指出這些經適房根本不能限制高收入者參與申購。因為這些申購條件沒有一項是對家庭收入予以限制。經適房是面向低收入者而建的,這批對家庭收入沒有限制的經適房,豈不是對只有公職人員才有資格購買經適房的人普降甘霖嗎!至此謎底揭開了,五年之后,參與分配經適房的公職人員,一旦將住房進入交易,就會狠狠地賺它一筆!
河源市建成的583套經適房,只向公職人員出售,等于給這些公職人員發了一張“定期存折”。這張“定期存折”,利用權力占有公共資源,并將公共資源通過“利打滾”變為“自肥”。為了制止地方政府在分配經適房上的“近水樓臺”行為,國家必須出臺規定,經適房的分配絕不允許對公職人員“定向建設”、“定向分配”,經適房的申報條件不能搞雙重標準,絕不允許對公職人員寬,而對百姓嚴,必須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