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

    山西日報評論員:創新考評機制 引領科學發展

    2013年07月29日09:28   來源:山西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創新考評機制 引領科學發展

    7月18日,省政府通報了2012年度縣域經濟發展考核評價結果,根據3月出臺的 《山西省縣域經濟發展考核評價暫行辦法》對119個縣(市、區)進行了分類綜合考評。

    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是考評辦法還是考評結果,都摒棄了“GDP崇拜”,不唯GDP論英雄排座次,GDP和經濟發展的指標變得更輕,考評 “指揮棒”加大了提高發展質量、增進民生福祉這一權重,更加注重結構調整,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生態效益。這一考評創新,是我省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五位一體”推動科學發展的具體體現,也是結合山西省情實際,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穩增長,推進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和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舉措。

    長期以來,唯GDP論觀念根深蒂固。一些地方政府過分追求GDP的增長,將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 “蛋糕”主要用在了最能體現政績、最能擴展自己提拔空間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上,而生態建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民生工作,則成為照耀不到的“燈下黑”,無法與經濟發展比翼齊飛。唯GDP論甚至造就了 “黑色 GDP”“帶血的GDP”,帶來了能源消耗、資源浪費、生態破壞、環境惡化、重復投資,乃至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等各種問題。

    我們欣喜地看到,此次我省不僅拿出了綠色的GDP衡量標準,也拿出了綠色的GDP衡量結果:分類考評充分考慮了縣域不同的基礎、特點和發展取向,基本反映了各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水平,也毫不留情地反映出存在的差距;指標體系涵蓋了經濟發展、經濟結構、民生改善、資源環境四大類,特別是民生改善權重明顯超過經濟發展,突出了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這一民生改善的重中之重,以及對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水資源利用等約束性指標的硬性要求。也就是說,我們的考評,既看發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更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這一實績。

    考評辦法和考評結果的這一變化,將產生巨大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考評作為激發干部工作積極性的手段,將有利于促進各級各部門特別是領導干部摒棄唯GDP是從的政績觀,用智慧執政,用汗水作為,努力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同時,考評作為指引地方科學發展的“指揮棒”,還有助于縣級黨委、政府全面了解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清醒地研判發展優勢、差距和不足,根據新形勢、新特點,及時調整發展方向和工作著力點,更好更快地推動縣域經濟發展。這對于我省解決縣域經濟總量不大、結構不優、質量效益不高的短板問題,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創新考核評價機制,改進考核方法手段,科學設置考核指標,加強考核結果運用,能源大省山西正用實際行動向“帶血的GDP”和“黑色GDP”說“不”,向唯GDP增長的時代揮手告別,開啟并進入了科學發展的新階段。當是時,各級領導干部要把縣域經濟發展考評作為推動工作落實的重要抓手,認真執行考核制度,正確對待考核結果,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把精力投入到落實中,努力促進各項工作上水平、出成績,推動縣域經濟在轉型跨越發展中形成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新局面。

    (責編:吳斌、謝磊)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