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

    央視網:規范好權力,官員迷信之風才能散去

    鄧海建
    2013年08月20日09:16   來源:央視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規范好權力,官員迷信之風才能散去

      曾被視為封建迷信的風水術,近年打著“傳統文化”旗號重新浮出水面。一些地方官員迷信風水,為求官運亨通、平安無事,請所謂的大師高人“指點迷津”。記者在多地采訪發現,官員迷信風水已成了官場公開的秘密。有“風水大師”直言,“我接的生意大都是官員的。”

      這幾年,官員風水迷信不斷衍生出一系列鬧劇。幾乎每一個“大師”倒下去,在起底其擁躉的時候,總能找到不少來不及閃躲的各色官員的“魅影”。極端的例子,公眾早已耳熟能詳:譬如在河北高邑縣一條丁字路口的正中位置,曾擺放著一架退役老式殲6戰機,圍繞它還修了個小型花園,把主干道堵死,被堵的道路正對縣委大院。這是時任縣委書記的崔欣元迷信風水的結果,飛機寓意升官發財。又譬如江西南部一個縣地稅局負責人在附近幾個縣來回調動,9年也沒有獲得提拔,風水師說因為祖墳選址風水不好,盡管之前已遷了3次墳,他還是去興國縣三僚村請風水師指點,認為“好風水”是升官的捷徑。

      面上的數字,也許更能說明部分官員對迷信的“愛之深”。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研究員程萍曾主持“中國縣處級公務員科學素養調查”課題組,據對參與調查的900多名縣處級公務員調查發現,只有47.6%的縣處級公務員不迷信,半數以上的縣處級公務員相信“相面”“周公解夢”“星座預測”和“求簽”等。部分官員中,對迷信活動的相信程度甚至高于一般公眾。

      時下,輿論在剖析官員迷信傾向的時候,總喜歡輕飄飄將之歸入“科學素養問題”的范疇。這是個天大的誤會。

      道理并不復雜:一者,無論從學歷與學識來說,官員的科學素養都不可能在面上低于社會平均水平。譬如國家行政學院此前公布的一個對比數據,該院自2004年初開始,經過兩年的調查、統計與分析研究,首次得到中國地廳級公務員科學素養狀況的基本數據,他們對基本科學術語、基本科學觀點、基本科學方法、科學與社會之間關系的了解程度要比普通公眾高,某些方面甚至高出56.5%。二者,科學素養與風水迷信,并不是邏輯上的悖論。譬如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是大科學家,但這不妨礙他相信上帝的存在,誰也不能因其相信上帝就說他缺少科學素養。

      那么,官員的類似風水迷信,究竟是出于怎樣的心理“剛需”?他們信科學,對迷信也“寧可信其有”。歸根到底,在于一些人對“前程”的不確定性預測。正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建明所說,“我們國家選拔干部類似‘伯樂相馬’,而不是公開競爭的‘賽馬’,這使得官員升遷,更具有不確定性和神秘性。”怕拼不上去、怕被擠兌下來、怕東窗事發……當一切程序正義不能安撫部分官員的神秘主義憂慮之后,風水迷信就成了最暖人的“知心姐姐”。

      官場迷信的衍生,本質在于為官者看到了權力運作中的某種詭異:可尋租、可規避監督、可自由裁量。因此,真要拯救迷信的官員,不是發基本科普書、或者開幾堂科普課就能解決的問題。最核心的“處方”還是兩個:一是要大刀闊斧地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并建立起一套更加科學、公開、公平公正的干部選拔制度體系,徹底扭轉“因人而異”的政績考評標準;二是將所有的公權力都送進制度的“籠子”里,以更公開透明的監管防止權力動了“歪心思”。

      規范好權力、尊重好權益,官場迷信自然就會隨風而去。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