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七一社區        注冊

    法制日報:吃藥反腐誤讀源于期待

    2014年07月14日08:37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吃藥反腐誤讀源于期待

      近日,有報道稱中科院一項研究發現,受賄金額越多受賄行為對大腦刺激就越大,外界由此討論是否可以通過吃藥抑制腐敗。中科院專家就此回應稱,課題主要是研究什么樣的腦神經機制會導致“金錢會使人們違反公平原則”這一現象,與腐敗無關,反腐須靠制度不能靠吃藥(7月13日《新京報》)。

      如果吃藥就能遏制住腐敗的話,那反腐工作也太容易做了。顯然,這是一個科幻式的夢想,或許在未來能夠成真,但至少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還無法實現。“吃藥反腐”被民眾誤讀,似乎是一個美麗的錯誤,不過,在這個誤讀的背后,卻難以遮掩民眾對反腐的急迫心情。

      近年來,為了打擊腐敗,遏制官員貪腐欲望,各地政府部門推出了許多反腐招數,諸如廉政屏保、賢內助反腐、抄書反腐、廉政短信、反腐撲克等等,五花八門不一而足,有時會遭到民眾的吐槽,認為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事實上,這些反腐奇招大多只停留在表面,并沒有觸及根本,無法起到扼殺腐敗的效果。腐敗的根源乃是官員權力不受限制,缺乏有效監督機制,貪腐成本太低所致,或許官員第一次伸手還有些害怕,但久而久之就習以為常,拜倒在金錢、美色面前。

      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情況看,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腐敗乃是出于人的欲望本性,很難徹底根除掉。而目前最好的反腐措施,就是依靠制度性的舉措,將官員的權力鎖在籠子里,置于法律和輿論的有效監督之下,對腐敗行為采取零容忍的態度,伸手必被捉,使其付出高昂的代價,從而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浙江 江德斌/市民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