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七一社區        注冊

    培養年輕干部,遞進式歷練很重要

    涿鹿閆華

    2014年07月15日16:3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春秋時期,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點,結果禾苗都枯死了。拔苗助長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然而,時下一些地方培養年輕干部依然在犯“拔苗助長”式錯誤,妄想一步登天,卻被“一撤到底”,毀了前程、丟了事業。日前,一位中央領導同志強調,堅持必要臺階、遞進式歷練,讓年輕干部多“墩墩苗”,再次提醒我們拔苗助長不利于年輕干部成長,循序漸進,把每一步走扎實了,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伏久者,飛必高;根深者,葉必茂。楠竹,種下之后,前三年不見抽枝長葉。三年后,卻以每天20厘米的速度生長。三年里,楠竹的根系延伸縱橫數十米,汲取養分、積蓄能量,才有了日后的“速成”。年輕干部成長是有規律的,從幼苗長成參天大樹,必然要有一個扎根期。培養年輕干部,多崗位遞進式歷練,就是一個扎根、墩苗過程。年輕干部只有經過多崗位、長時間的鍛煉,經歷一些難事、大事、急事,復雜事的歷練,在艱苦環境中磨練意志、在復雜局面中增長智慧、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經受考驗,苦心志、勞筋骨,才能增益其所不能、擔當天降大任。早熟果子長不大,拔苗助長易夭折。年輕干部不經過千錘百煉、艱苦磨練,根底淺、腹中空,就是到重要崗位上,往往德才難以勝任。德不配位、必遭禍殃。“火箭式”提拔的年輕干部,多是升得快、摔得重也證明了這一點。

    遞進式歷練,需要多個崗位鍛煉,但每一個崗位都必須走扎實了。年輕干部多換幾個崗位、多放幾個地方,經受足夠多的基層歷練、實踐鍛煉、困苦磨練,才能逐步地成熟起來。但是,從實踐來看,培養年輕干部也不能變動過于頻繁,板凳沒坐熱就要換崗位,這樣起不到培養鍛煉作用。魯莊公一鳴驚人,也是經歷三年時間的“不鳴則已”。培養年輕干部,當在每一個崗位上“墩足苗”,到那個能力,就上那個臺階,不能預設晉升路線圖,把崗位鍛煉當成了“鍍金”和“跳板”。唯有經歷“不飛則已”的蟄伏,才有“一飛沖天”的成功。“五年七換崗”、“四年三升遷”式地培養年輕干部,只會是“栽跟頭”。速成往往速朽。速生材,木質疏散,難成上材;慢生材,成材雖慢,卻堪做棟梁。

    遞進式歷練,也是由普通崗位到重要崗位歷練的過程。一般地說,重要崗位更能歷練人。但是,培養年輕干部也不能操之過急,用在重點地方、重要崗位、要害部門也要有一個過渡期,循階而上、依能而用。唐代張九齡提出“不歷州縣、不擬臺省”選官原則。以色列軍隊規定,凡是沒有在連隊當過班長的一律不得提升為將軍。這些都說明,培養年輕干部要從普通崗位、低層次崗位做起。如果能擔60斤擔子的干部,非要放到100斤的崗位上,其結果可想而知。

    使用是最好的培養。遞進式歷練也不是唯臺階、唯資歷、唯年頭,只想著培養,不注重使用。年輕干部在其自身成長過程中都有一個最佳使用期,這一時期提拔任用最有利于他們發揮才干,建功立業。一旦錯過這一時期,勢必延誤干部成長,重蹈“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覆轍。因此,對于那些看得準、有潛力,確有真才實學、成熟較早的年輕干部,敢于大膽破格使用,絕不能縮手縮腳,讓年輕干部“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