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七一社區        注冊

    湖北日報評論員:越是發展進步越要緬懷烈士

    王才忠

    2014年08月27日09:00   來源:湖北日報

    原標題:越是發展進步越要緬懷烈士

    25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次會議審議的《關于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草案)》提出,將9月30日確定為烈士紀念日。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

    烈士紀念日,很快將會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并付諸實施。這是對社會關切的積極回應,更是整合優秀歷史文化資源、凝聚民族強大精神力量的重要舉措。

    在烈士的內涵與外延的界定上,社會或許會有爭議,但從決定草案說明看,既然把烈士紀念日放在9月30日,即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日,這又是國慶的前一天,其指向已經很明確。

    設立烈士紀念日,有著強烈的現實針對性。慎終追遠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紀念烈士,崇拜英雄,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在史志記載中不絕如縷。要正視的是,如今世界眾多國家都有“陣亡紀念日”、“烈士紀念日”,但我們卻沒有。雖然,我們的烈士紀念碑、烈士公園已有不少,但我們的紀念往往顯得零碎、分散,這種零散的紀念所產生的精神凝聚和情感滲透,比國家法定的紀念日會遜色不少。更令人痛心的是,近些年來,淡化烈士烈屬的情況還相當嚴重,不少烈士陵園破敗不堪;每到清明時節,去公墓祭祀的人川流不息,而烈士陵園卻往往冷冷清清;在深山老林里,一些烈士的尸骨還在飽受日曬雨淋;在紀念碑上和地方史志中,一些烈士連姓名都沒能留下。

    歷史的宏大敘事,不免會留下諸多遺憾。對于烈士們的紀念,我們雖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但以一種法定的方式,以一種可以感知的儀式,對烈士們進行整體的追憶和緬懷,不僅是應該的,也是完全可能的。這種紀念既是還先烈們一個公正,也是對后來者的一種示范與激勵。通過法定的方式和固定的儀式,強化對先烈們的集體記憶,日積月累,必定能沉淀成一個民族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忘記歷史,就會失本無根。近代以來,為了民族的復興,在戰場上、在刑場上犧牲的烈士何止千萬?他們死難的方式各有不同,一個共同點卻是: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進步、民眾的幸福,烈士們可以不畏千難萬險,可以不顧個人榮辱安危,直至慷慨赴死。這種驚天地、泣鬼神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古、砥礪前行的奧秘所在。

    今天,我們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發展起來后的問題的確不比發展之前少;進行全面深化改革,首先就要向既得利益者和特權階層開刀;持續對“老虎”、“蒼蠅”采取高壓態勢,意味著一場接一場的殊死較量。面對這樣的局勢,我們緬懷烈士,有著特殊的啟迪。國家富裕、人民幸福,這是先烈們所盼望的;會不會在一片叫好聲中迷失自己乃至沉淪下去,也是先烈們所擔憂的。紀念烈士,就是要時常捫心自問,我們的一言一行,是否對得起那些前赴后繼的烈士?離先烈們的期望與遺愿,我們還有多遠的距離?

    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與有些國家的紀念日是為了窮兵黷武截然不同,我們紀念自己的烈士,是為了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時光,是為了使自己強大后不受他人欺侮,并積極促進世界的和平發展。這,才是烈士紀念日的真諦所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