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環保已經過了常規污染治理的階段,下一步的環境治理有很強的專業性要求,陳吉寧作為一名專業型的環保“掌門人”,當是非常合適的人選。
1月28日,中央決定,清華大學校長、環境保護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陳吉寧任中共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此前已有消息稱,陳吉寧將履新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長期致力于環境系統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一些環保業內人士也對這位新環!罢崎T人”多有期待。
公眾的期待不難理解。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環境問題也日益成為迫在眉睫的“鎖喉之痛”。蔓延大半個中國的霧霾問題,水污染問題,土壤重金屬污染……環境污染已經從早前的“現象”迅速演變為揮之不去的“懸劍”,高懸在這塊土地上每一個人的頭頂。
2008年經由環保總局“升級”為環保部,盡管多年來一直在發展與環保之間勉力尋求某種平衡,并曾掀起震驚業界的“環評風暴”,也曾向華能和華電兩大電力巨頭開出“史上最嚴”的環評罰單。然而,不能不說,新組建的環保部并沒有完全施展開手腳,至少,沒能遏制住環境嚴重惡化的趨勢,環境沖突日益凸顯。
可見,眼下擺在陳吉寧這位環保新“掌門人”面前的,并不是什么蕭規曹隨、亦步亦趨的政策順延。某種程度上講,稱得上是“臨危受命”。能不能在中央的環保訴求與地方的提振經濟之間、在殷切的民意期待與艱難的治理困局之間,走出一條以治理促發展的新路,顯然不那么輕松。
環境治理舉步維艱,環保部成為眾矢之的,個中原因可能比較復雜,需要多方面有所突破。一方面,在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地方政府唯GDP至上,留下舊賬太多。然而,目前中國環保已經過了常規污染治理的階段,下一步的環境治理需要很強的專業背景,需要“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陳吉寧作為一名專業型的環!罢崎T人”,當是非常合適的人選。
另一方面,也與相關機制體制的配套改革不到位有關。此前很多媒體都有報道,環保部是“世界上最尷尬的部門”,之所以尷尬,主要是因為部委間職能交叉。因為交叉,“造成執法主體和監測力量分散,環保領域多頭執法問題突出!倍鴶M議中的環保大部制改革,卻難以啟動。
此外,環保部門的“弱勢”,也使得其在與地方政府博弈時明顯處于劣勢。若地方政府堅持以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換取GDP增長的發展模式,當地環保部門往往無可奈何。
而所有這些,既考驗環保部新“掌門人”的能力,也恰恰是接下來進一步深化改革的主要內容。嚴峻的環境危機已經使人退無可退,相應地,也對環境管理體制形成巨大的倒逼壓力。無論是部門還是部門“掌門人”,惟有銳意改革,回應社會關切,才能呵護生態環境,消除環境危機。
值此舉國上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時候,期待環保部能有更大的作為,期待新環!罢崎T人”在這個新的歷史起點,擔得起“環境衛士”這一沉甸甸的稱號。
□胡印斌(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