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七一社區        注冊

    “身不得己”的貪官最沒骨氣

    李金龍

    2016年05月16日15: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昌平區回龍觀鎮原黨委書記郭向東,因涉嫌貪污罪、受賄罪在市二中院受審,涉案金額共計3400余萬元。開庭前,辯護律師向記者透露,因為郭向東認罪,將為其做罪輕辯護,郭曾透露“交代后輕松了”。律師說,郭向東對此事很后悔,但稱有時也是不得已,例如對方有些是領導。(新華網 5月13日)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貪腐官員被查處,伴隨的是貪腐的各類“奇葩”理由:“心理失衡”、“老婆窮怕了”、“未獲重用”、“女兒特立獨行”。而如今郭向東落馬后卻說自己是“不得己”,則是更多了些“矯情”的味道。

    真的是“身不得己”嗎?十八大以來,反腐的力度不斷加大,嚴打“老虎”,狠拍“蒼蠅”,形成了“有腐必反,有貪必肅”的高壓態勢。另一方面,反腐“牢籠”越扎越緊,制度“籬笆”也越織越密,反腐威懾已經形成。在如此重壓下,如果真是“身不得己”,又為何不知收手,不知止步?說白了,“不得己”只是自己半推半就間貪腐的借口罷了。

    “身不得己”最沒骨氣,因為失去原則,立場不堅。原則和立場是領導干部的“主心骨”,是政治生命的“根基”所在。領導干部若是沒有自己的立場,沒有堅定的黨性,只會盲目“跟從”,是非不辯,好壞不分,顛倒黑白,難免會在各類誘惑和干擾面前“妥協”,陷入腐敗深淵。這就如同“墻頭的草”,隨風向而倒,是最沒有“韌勁”和“骨氣”的表現。很多窩案串案,危害嚴重,影響惡劣,原因就在于領導干部面臨立場選擇時,沒有原則,缺少“骨氣”,和光同塵,助長了腐敗氣焰。

    官員“身不得己”的貪腐,其實跟官場生態沒有必然聯系。部分貪腐官員叫囂著“氛圍如此,逼不得已”,將貪腐事實歸咎于官場生態的不清明。這種推脫式的借口,除了徒增笑料并無其他實際意義。事實上,中央反腐的力度前所未有,健康清明的政治生態逐步形成。另一方面,官員如何選擇自己的路,別人干預不了,退一步說,即使出現誘惑和干擾,若是心不為所動,又如何能誤入歧途?

    角度決定高度,立場決定下場。不管是主動索賄,還是被動受賄,“伸手必被捉”的鐵律依然不會改變。要徹底擊碎此類“冠冕堂皇”的貪腐借口,既要馳而不息推動黨內作風建設,擰緊治黨管黨拳頭不放松,還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剛性監督體系,堅持“露頭就打”、絕不姑息,以問責懲處倒逼官員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如此,才能推動加快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