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七一社區        注冊

    政府網站“建起來”更要“用起來”

    王青玲

    2016年05月26日16:4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通報今年一季度對全國607個縣級以下政府網站的抽查結果,不合格率達18.5%。2015年我國首次對政府網站進行普查,421個不合格網站中83%集中在縣級以下。今年一季度的抽查結果依然反映出同樣的問題。(5月24日 新華社)

    辦官方網站,本意是為了開展電子政務,加強與社會公眾的線上互動交流,提高政府行政質量的同時讓政府服務更好走到群眾中。然而,意在展示服務型政府現代意識的政府網站,從更新不及時到信息不準確,從互動不回應到服務不實用,卻集中暴露出了頗多問題。

    相關人士表示“我們這些部門與市民的關聯度不大,說實話,也沒幾個人點擊查看”,或是形式大于內容、“面子”好于“里子”,或是建而不用、表里不一,亦或是把辦網站當作應對上級的任務,而不管群眾的真實信息需求,不難看出,“僵尸”網站的背后實則是“懶政”作風。

    政府在網絡領域的反應能力折射的是執政能力,正如習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所強調的,“新形勢下服務好群眾就要注重網絡‘戰場’”,用網絡搭起一座官民良性溝通的“橋梁”,就需要做好做優政府網站,不僅要“建起來”,更要在“用起來”上下功夫。

    資源上整合,縮減懶政空間。不得不承認,一些基層政府人手、資金有限,導致很多網站建成后淪為“僵尸網站”,更新不及時、回應不給力,反而會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其實,政府網站的建設運營應逐步從重形式向重內容轉變,進一步提升質量,唯有如此,才能讓網站平臺發揮最大化效用。這就需要清理整頓網站,將有效資源進行整合,集中力量更好地服務群眾。比如對網站進行評估,設定更科學周詳的建立標準,針對信息量小、無專職人員更新維護的政府部門網站,將其功能整合到政府門戶網站;針對一些政府部門、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網站,可將其功能整合到縣級政府門戶網站。

    制度上保障,預防懶政作為。政府官網,從小處體現著為民服務的細心程度,從大處展現著服務型政府的軟實力。無論是群眾互動敷衍,頻現“神回復”;還是更新慢,內容有誤,出現類似“僵尸網站”的很大原因在于管理的不規范。好的制度是落實的前提和保障,預防懶政作為就需要做好制度功課。從政府工作動態的發布,到群眾疑問的解答,再到熱點事件的跟蹤……政府網站是“匯民智、分民憂、解民難”的很好平臺,要健全規范化的網站管理制度,規定嚴格的時限和內容要求以及審核流程,“有人管、有人做”,進而確保政務信息的正確性、準確性、完整性、實效性。

    監督上升級,倒逼懶政轉變。網站好不好,群眾的獲得感是最直觀的體現,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來不了半點虛假。然而,現實生活中,群眾發現網站不好用,往往投訴無門。一些地方建設網站多是應付上級檢查,有一些信息還不愿意公開,監督一旦缺位,就會出現懶政怠政。政府網站主要是為公眾服務,建得好不好,公眾體驗應該是最重要的評價標準。因此,要完善監督制度,強化監督問責機制,讓公眾參與到管理與監督中來,嚴格問責,進而倒逼基層政府加強信息公開和網站的規范化建設,讓老百姓有切實的獲得感。

    政府門戶網站是社會公眾了解政府工作動態、反映社情民意、實現網上辦理事項等活動的重要窗口。是活躍還是沉默,是互動還是封閉,“打通最后一公里”還需“以人為本服務為民”的好作風有所建有所用。如此,網站才能是“心連心”的窗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