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評精粹

    筑牢三個防線斬斷涉農“黑手”

    王青玲

    2016年12月16日15: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日,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通報79起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在通報的案件中,“騙取國家補貼款”“虛報冒領涉農資金”“騙取危房改造補助款”“挪用補償金”等動用群眾補償款的案件51起,過半的數字不免讓人大跌眼鏡。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國家出臺多項強農惠農政策,大量涉農資金向基層傾斜,旨在撬動基層發(fā)展。然而,或是征地補償成村官口中肥肉,或是三農補貼成為村干部的香餑餑,一些基層干部卻在“造血錢”上動起了“歪腦筋”。不僅損害了群眾的切身利益,也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其實,從源頭預防“雁過拔毛”問題,到重拳打擊“群眾身邊的腐敗”,再到扎緊制度“籠子”,關于挪用、截留、套取、貪污涉農資金的懲治力度不斷加碼。但三令五申之下,涉農腐敗問題仍然按下葫蘆浮起瓢,換個“馬甲”重新出現,必須引起警惕。如何杜絕惠農資金運行中的“跑、冒、滴、漏”問題?在筆者看來,還需筑牢三個防線。

    筑牢思想防線“補短板”。作為基層干部,本應是把惠農資金用在“惠民”上,卻變成了“惠己”;本應是落實惠農政策的“帶頭人”,卻變身成了“撈錢機”。思想決定行動,當看到,無論是何種形式的“瓜分”惠農資金,根因都在于思想的病變。當前,一些村干部群眾工作能力強,但還存在普法、廉政教育的短板,這就需要加強干部隊伍教育,筑牢思想防線。比如,將針對基層干部的腐敗預防性教育納入村干部教育培訓的內容,通過“講座進鄉(xiāng)村”、“村干部集訓”等活動,增強村干部的黨性意識;抓好正反面典型的示范教育,采用“以案說法”“以紀話廉”的形式,提高村干部的防范意識。與此同時,可借助“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契機,補足黨員干部精神之“鈣”。

    筑牢制度防線“促公開”。正如報道中的一些案例,“東窗事發(fā)”之后,村民才知道自己的利益被侵蝕,一方面說明了村民對惠農資金及相關政策的不了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制度落實的不到位。試想一下,如果村民清楚相關的制度安排,知道自己享受哪些實惠,又怎會留給村干部“偷梁換柱”“移花接木”的空間和機會?!這就需要我們在工作中進一步落實宣傳、審批、管理等制度,加強信息公開。比如,惠農資金的金額,有哪些補貼政策,享受標準、發(fā)放標準、申請流程,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要做到信息透明,讓農民心里有數,確保惠農政策落實到“最后一公里”。與此同時,可將宣傳惠農信息列為必要程序,納入政策執(zhí)行效果考核的重要內容,用考核倒逼制度落實。

    筑牢監(jiān)督防線“堵漏洞”。有監(jiān)督才有落實,眾所周知,涉農資金涵蓋征地補償、退耕還林、農機補貼、新農合等領域,點多面廣、種類繁多,監(jiān)管上的乏力給了權力較大的自由裁量空間,這就必須進一步創(chuàng)新監(jiān)管手段。湖北省在今年推行“大數據”監(jiān)督系統(tǒng),深入挖掘問題線索,實現惠民政策精準監(jiān)督,運用“制度+科技”“數據+平臺”的手段讓“微腐敗”無處遁形,可以說,此種監(jiān)管思維值得借鑒。比如,針對涉農資金多頭管理、去向分散、監(jiān)管困難的問題,利用互聯網手段,打造“民生工程資金監(jiān)管平臺”,打破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將涉農資金的運行情況進行實時跟蹤,全面比對、重點掃描,以達到規(guī)范管理、加強監(jiān)督的效果。

    加強干部隊伍教育、筑牢思想防線,創(chuàng)新監(jiān)督方式、筑牢監(jiān)督防線,推進信息公開、筑牢制度防線,三管齊下,打造惠農資金的懲防體系。只有這樣,才能讓惠農資金真正“放水到田”。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