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 >> 四川黨的建設

    |刊物簡介

    •   《四川黨的建設》作為省委機關刊,一直是中共四川省委指導全省工作的重要媒體,發(fā)揮著重要的喉舌作用。
        近年,隨著刊物覆蓋面的不斷擴大,影響力也不斷增強,在多次期刊評比中,《四川黨的建設》得到了主管部門和專家的肯定,多次獲得“四川省社科類十佳期刊”、“全國雙效期刊”、“四川省‘期刊獎·一等獎’”、“全國宣傳抗震救災先進期刊”等多項榮譽稱號。
      ◆辦刊宗旨:高舉旗幟、圍繞中心、服務讀者。
      ◆功能定位:傳達省委聲音的重要喉舌,聯(lián)系黨員干部的重要橋梁,交流思想和經(jīng)驗的重要平臺,展示四川嶄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內容定位:以時政內容為主體、以“黨建”內容為特色的綜合性時政類月刊。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黨建等。
      ◆辦刊思路:始終貫穿“科學發(fā)展”這條根本主線,遵循“正確導向”的重要原則,體現(xiàn)“昂揚向上”的鮮明基調,保持“積極主動”的良好態(tài)勢。
      ◆讀者對象: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學校的廣大黨員干部,以及基層有較高文化層次的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

    |相關信息

    •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黨的建設》雜志社

      總編輯、編委會主任:薛萍
      副總編輯、編委會副主任:陳慶
      副總編輯、編委會委員:李偉 孟盛
      編委會委員:根秋多吉

      《四川黨的建設》(半月刊)
      編輯出版:中共四川省委《四川黨的建設》雜志社
      辦公室(總編室)主任:白楊健
      辦公室(總編室)副主任:朱玲 李赫恩

      採編一部主任:楊文娟
      採編一部副主任:劉艷梅
      採編二部主任:舒小鈴
      採編二部副主任:范吳瑕
      首席:張文藝 張微微 陳艾婧
      採編人員:
      王兆偉 王 瑾 馮雅可 楊 永
      陳賢鳳 余 娜 陳文娟 張 磊
      晏 恆 黃 薇 蔣筱青 黎夢竹
      陳 靜 徐亞寧

      全媒運營部主任:宋 強
      全媒運營部副主任:陳 琳
      首席:黃曉敏
      全媒運營部人員:
      丁志鴻 母婧瀟 李 冬 劉堯夫
      李 鵬 何 玉 易貝羽 晉 強
      黃 敏 謝 偉 廉 鋼

      通聯(lián)服務部主任:史 瑞
      通聯(lián)服務部副主任:黃興敏
      首席:謝 林
      通聯(lián)服務部人員:
      張晏銘 何 璇 謝智旗 尹振宇
      張艷芳 鄭照耀 邱瀠瑩 周文波
      王雪鬆 顏大關
      通聯(lián)服務部電話:(028)86967050

      聯(lián)系地址:成都市錦江區(qū)紅星路二段70號
      發(fā)行范圍:公開
      國內發(fā)行:四川省報刊發(fā)行局/中共四川省委《四川黨的建設》雜志社通聯(lián)服務部
      刊期:半月刊
      郵政編碼:610020

      採編部電話:
      (028)86967005、86967023
      四川黨建網(wǎng)電話:
      (028)86967029、86967006
      雜志投稿郵箱:
      scddjs@126.com
      全媒運營部投稿郵箱:
      834997974@qq.com

    黨員教育這樣“圈粉”

    4月2日,迎著明媚春光,廣安市鄰水縣30余名黨員干部踏著輕快的步伐,行走在石滓鎮(zhèn)大步口村的“四季優(yōu)橙”產(chǎn)業(yè)融合示范園裡。 這不是一次尋常的春日踏青,而是一堂浸潤著泥土芬芳的“行走的微黨課”。在花香四溢的果園,黨員干部化身鄉(xiāng)村振興的“智囊團”,開展沉浸式研討。從開發(fā)“春花秋實”特色旅游線路,到打造“四…

    從“一元烏雞”到“萬家幸福”

    4月16日清晨,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梅雨鎮(zhèn)杉八窩村的蘋果園內,一派生機勃勃景象,成群的烏雞在蘋果樹下相互追逐,村民們彎著腰,熟練地給雞群投喂飼料。 這樣的林下養(yǎng)殖場景,是瀘州市江陽區(qū)結對幫扶工作隊(以下簡稱“幫扶工作隊”)帶來的“一元烏雞”項目結出的成果。 2023年7月,第四批幫扶工作隊懷揣“應鹽…

    金蕎麥“生金” 彝鄉(xiāng)開出“幸福花”

    5月9日,位於甘洛縣普昌鎮(zhèn)眉山村的瑪牧文化中心廣場上,數(shù)十名彝族男女身著民族服飾,跳起歡快的達體舞。村民樓者克布子踩著節(jié)拍轉了個圈,高興地說:“過去只能在田埂上跳舞,現(xiàn)在好了,綿竹幫我們修了這麼寬敞的廣場,火把節(jié)時能聚起幾百人跳舞呢!” 拂面春風好借力,兩地同心萬裡航。2016年以來,綿竹市秉持“甘…

    |每期精選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