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時代問答》高端訪談

    【時代問答】胡家勇:轉型中的中國經濟——為什么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2012年12月07日08: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第三部分 經濟轉型的目標是什么?

    主持人:對于我們當前的經濟問題,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來解決這個經濟難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有一種共識了,所以在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的報告當中特別突出強調了要通過“五個堅持”來通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那么首先提到的就是一二三產的協同帶動轉變。

    我們來看一個圖表。

    短片三

    2010年,我國三大產業占GDP的比重依次為:第一產業10.1%,第二產業46.8%,第三產業43.1%。與1978年相比,產業結構有所改善,當時第一產業占28.2%,第二產業占47.9%,第三產業占23.9%。

    從就業結構看,2010年,第一產業占36.7%,第二產業占28.7%,第三產業占34.6%。而1978年的就業結構比重為:第一產業70.5%,第二產業17.3%,第三產業12.2%。

    主持人:您從這么一個產業結構比和就業結構比當中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什么?它是不是已經調整到了我們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比的一個理想狀態?

    胡家勇:應該說我們產業結構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剛才這個圖表已經看出來,第一產業的比重有所下降,第二產業相對來說,從比重來講相對比較穩定,特別是第三產業,提高的幅度比較大,應該說這個產業結構的改善還是比較明顯的。但是與現代化的產業結構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所以現在我們要改善產業結構,使產業結構現代化。

    我想應該是從這樣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個就是第一產業,第一產業主要是指農業,農業現代化。從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來看,應該目前已經很小了,特別是東部地區,東部地區有的現在占幾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很小。但是農業里面,現在勞動力的比重還是比較高的,這與我們國家的農業的效率還比較低,農業技術水平不高還是有關系,所以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除了在農業技術上也要做一些工作,比如說品種、機械化程度,包括我們的規模經營,現在農業還是小款經營。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說工業,在工業方面,我們比重相差不是太大。

    胡家勇:比重改變不是太大,因為我們國家工業化要從工業化的階段來看,我們國家工業化應該是中后期,但至少是中期,所以目前有些人叫去工業化,當然也是不對的,我們工業化還要繼續推進。就是應該轉變工業化道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那么新型工業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們的工業怎么樣能夠從低端走向高端,就是在兩端,一個是我們在研發和設計方面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因為研發設計它這個附加值挺高的,那么在另一端就是品牌、營銷。

    主持人:所以我們第二個堅持里面談到了技術創新。

    胡家勇:對對對,然后在產業結構里面我們還在發展第三產業。因為我們的比重比較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服務業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

    促進第三產業一個是咱們目前要發展生產型服務業,就是研發、設計,包括金融、物流。特別是金融業,我們國家金融業的發展水平還是不夠,包括律師(行業)、審計師(行業)、會計師(行業)這些都是屬于生產型服務業,包括一些信用的評級、生產型服務業,因為西方國家的信用評級發展得很快,但是我們國家,現在還是起步階段,包括諸如此類的生產型服務業,都是要加快發展的。

    主持人:我們關注到就是在十七大的報告當中把“經濟增長方式”改為了“經濟發展方式”,兩個字的改變。您能給我們解釋一下這兩個字分別代表了什么樣的內涵嗎?

    胡家勇:這兩個概念應該是完全不同的。經濟增長我們看,它就是一個數量的擴張,比如說我們再具體一點就是GDP的增長,這是經濟增長。那么經濟發展呢,它不僅包括GDP的增長,還包括技術進步、產業結構的優化,包括收入分配的改善,那么最終呢,要落腳到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叫社會福利的提高,人們幸福感的提高。

    胡家勇:我們不僅要看到物質財富的創造,你創造多少產品、提供多少服務。同時還要考慮到你這個增長付出了多少代價。代價不僅是貨幣上的,同時要考慮到環境的代價,你在創造財富的總量里面扣除環境的代價,這才是我們真正得到的凈財富,我們把這個稱為“社會財富凈值”,這個才是社會能夠實實在在享有的財富。

    短片四

    依據2011年環保部和中國工程院所做的《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統計,過去十年,我國的環境退化和資源枯竭所造成的成本已經接近GDP的10%,其中空氣污染占6.5%,水污染占2.1%,土壤退化占1.1%。世界上3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國占了20個。中國有超過一半的水體受到了污染,超過3億人使用的水受到污染,而且中國有1/3的水系未達到政府規定的安全標準,大約1/5的農田受到重金屬污染。

    主持人:目前我們的社會財富凈值在GDP里面還是比較低的,比如說您剛才說的,我們的環境要折損掉10%,這是很高的一個數字了。

    胡家勇:對對對,這個比例還是比較高的,你要在現有的GDP里面你拿掉10%,這10%是環境成本,這部分應該是扣掉的。那么你環境污染以后,盡管你企業沒有支付這種成本,但是社會還是要支付這部分成本的。

    胡家勇:生態幸福觀目前在理論界提得也比較多了開始,當然另外一個詞叫生態文明,另外一個概念就是叫生態幸福觀。什么叫生態幸福觀呢?就是你的經濟增長要使人們生活得更加安全,更加健康,更加舒適,身心要得到放松,這樣的幸福應該是最高的。

    精彩推薦:

    ·【時代問答第四期】洪銀興:讓“中國制造”成為“中國創造”
      ·【時代問答第三期】李培林:從“鄉村中國”到“城市中國” 【文字實錄】
      ·【時代問答第二期】萬俊人:堅守道德家園—道德風氣如何提升  【文字實錄】
      ·【時代問答第一期】林崗:不朽的《資本論》——為什么金融危機“捧熱”《資本論》【文字實錄】

     

    (責編:李放、楊媚)


    相關專題
    · 《時代問答》高端訪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