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標準:撬動能力提升的杠桿

    北空雷達某旅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的新聞調查

    2012年12月14日09:16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上圖:官兵奔向戰位王國波攝

    潮頭觀瀾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深入開展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增強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貫徹落實這一重要指示精神,創新信息化條件下訓練方式方法,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是關鍵。

    ■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取決于人與裝備的信息化水平。而信息化的重要前提和手段是標準化。2008年以來,空軍著眼轉型轉變需求,出臺了《空軍人員崗位專業能力標準》和《空軍裝備質量評估標準》。

    ■標準猶如一面鏡子、一把尺子,為部隊建設轉型正方向、補短板、加后勁,推動人與裝備的最佳結合。(胡君華)

    關于標準化,外軍流傳這樣一句話:“沒有聯合作戰的戰爭是地獄,而沒有標準化的聯合作戰是真正的地獄。”

    2009年初春,一場復雜電磁環境下體系對抗,讓北空雷達某旅結結實實走了一回“地獄”。

    演練臨近,該旅亮出法寶——一套新研制的雷達情報組網系統。指揮員信心十足,對上級拍著胸脯說:“有了這套系統,什么情報都是囊中之物,絕對萬無一失!”

    誰知,對抗進入白熱化,雷達獲取的情報信息竟無法傳回指揮部,戰況頓時處于劣勢……

    “沒想到,真沒想到!”指揮部請來專家的會診結論讓這名指揮員直拍腦門:這套系統的先進之處,正在于把雷達、情報、通信等要素聯為一體,可是由于標準不匹配,導致系統不能兼容,“撒手锏”反倒成了“花架子”。

    痛定思痛。該旅黨委達成共識:沒有標準的信息化,猶如登山無路、過河無橋!

    壯士斷臂,將標準化建設進行到底

    2010年,《空軍人員崗位專業能力標準》和《空軍裝備質量評估標準》正式下發空軍部隊。該旅官兵對照條條框框自評,合格者竟寥寥無幾。

    一時間質疑聲四起——

    有人不服:我干雷達操作員這么多年,拿過先進,受過表彰,難道僅憑這些標準就判定我崗位能力差?

    有人不解:我一個油機員,學那么多八竿子打不著的標準有啥用?

    有人擔憂:照這樣的標準,再干多少年也達不了標。

    標準首推遇阻,該旅黨委“將標準進行到底”的決心卻更大了。為何?該旅旅長賈利軍說:“這源于對部隊能力現狀的深切憂患。”

    2010年,該旅對部隊現狀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大體檢”。

    一圈走下來,問題一籮筐。部隊戰備值班因循守舊、警惕性差,個別人存在當“和平兵”思想;部隊訓練像趕鴨子上架,大呼隆,一鍋煮;各營站人才資源不均、過硬教練員短缺。

    反躬自省,如醍醐灌頂,他們認識到:以前之所以對標準有這樣那樣的看法,歸根結底是不敢對照標準正視自身差距,不敢丟掉原有的老模式。

    “沒有‘壯士斷臂’的勇氣,什么轉型都可能虎頭蛇尾!”旅黨委決心對舊習慣“動刀子”。于是,一場關于“標準”的再學習、再教育拉開序幕。旅常委分片分工,層層過篩子;挑選同系統骨干任達標組長,每天用2個多小時組織專項學習……

    隨著對標準認識的深入,官兵的危機感、緊迫感越來越強烈。如今回頭看,大家發現標準的推行就像一場地震,有人被震暈了,更多人被震醒:戰斗力轉變必須有標準牽引,有標準鞭策,這就如同“看著月亮夠樹梢,才能越夠越高”。

    (責編:楊麗娜(實習)、權娟)


    相關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新聞戰線“學習貫徹十八大”大型主題采訪活動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