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2012回眸特刊

    2012年十大文化新聞

    2012年12月18日08:31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國藝術家在泰國為當地民眾演出。記者 諶強攝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圖為片中介紹的“大鍋菜”。資料圖片

    ▼鳳凰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記者 李韻攝

    ▲莫言領取諾貝爾文學獎。新華社記者 武巍 攝

    編者按

    時光如白駒過隙,又一年即將過去;文化總是潤物無聲,有多少新聞讓人難忘。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讓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形成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歲末年終,讓我們一起回顧這一年值得記住的文化事件。

    時光如白駒過隙,又一年即將過去;文化總是潤物無聲,有多少新聞讓人難忘。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讓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形成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歲末年終,讓我們一起回顧這一年值得記住的文化事件。

    1 《講話》發表70年,“為人民”仍振聾發聵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之際,各地各界召開座談會、眾多報刊開設紀念專欄、文藝家們暢談體會,令人們再次重溫黨領導文藝事業的這第一部經典性理論文獻。當年,在民族危亡的背景中,《講話》深刻論述了文藝與人民、文藝與生活、文藝與時代、內容與形式、繼承與創新、普及與提高等重要問題。在今天的現實、文化語境中,在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之際,重溫《講話》,其中“為人民”的思想精髓仍極具指導意義。文藝如何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如何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建設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是新形勢下繼承和弘揚《講話》精神,必須面對的命題。

    專家點評

    雷達(中國小說學會會長):70年來,中國作家和文藝工作者不斷地思考和重估《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思想精神價值,雖然時代變了,有些提法變了,但《講話》提出的一些基本命題仍然值得我們深思。

    今天我們要學習70年前的《講話》,就要學習那種直面時代、直面現實、解決現實重大問題的勇氣和精神,同時學習勇挑歷史重任的精神。從這一精神出發,來重新認識作家、知識分子如何深入生活和為人民大眾服務的創作原則。

    (記者付小悅整理)

    (責編:吳思瑤(實習)、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