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建設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樞紐

    學習貫徹十八大:上海追夢國際航運中心

    記者  徐沖  勵漪  孫小靜

    2012年12月26日08: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創新是本——

      必須“創”字當頭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讓人眼前一亮。

      2010年3月,上海港務集團自主研發的世界上第一套移動式岸基供電系統投入運行,大型船舶到港后使用岸上清潔電源,可減少船舶能耗和排放。同年,上海港實現集裝箱輪胎吊“油改電”,降低能耗成本70%以上,實現污染零排放。

      上海港探索性地應用風力發電、太陽能、LED等技術,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2011年竣工的外高橋六期碼頭,采用綠色低碳新技術,被譽為“無煙碼頭”。

      目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綜合信息共享平臺規劃方案已形成,航運門戶網站的建設也已啟動,屆時將提供“一門式”航運信息服務。集裝箱碼頭營運系統,件雜貨碼頭運營軟件,汽車滾裝碼頭服務系統……一系列智能化技術創新,大大提高了上海航運的綜合效率,在國際港航界頗受贊譽。

      在制度創新方面,航運中心的氣度也漸次顯現。

      以前,我國一般期貨的實物交割應在貨物進關手續辦完之后進行,交易風險和費用較高,對國際客商缺乏吸引力。現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下單的國際客商不必將貨物移出保稅交割倉庫,不僅提高了國內外商品價格的聯動關系,還因其免稅功能吸引了很多客商到洋山港等保稅區里建交割庫。

      2010年,中國船舶交易信息平臺在上海航交所內揭牌,2011年,該平臺接受成交信息報送3189艘,總交易金額達100.2億元。上海航交所與中國船東協會聯合編制了《二手船買賣標準合同》,有望成為繼挪威版本后被業界廣泛認可的“上海版本”。

      國際航運保險業務免征營業稅的政策,加速了海上保險業務聚集上海。2011年末,上海地區船舶險保費收入首超20億元,同比增長一倍。太保、人保、平安等金融巨頭均在積極搶灘上海航運保險。

      融資租賃作為僅次于銀行貸款的船舶融資方式,這兩年在上海風生水起。這里,產生了諸如全國第一單以租賃方式報關的單機融資租賃業務、第一單采用跨境人民幣船舶租賃業務等11項“全國第一”。

      建設國際航運中心,上海迎頭趕上正逢其時。

    上一頁
    (責編:楊麗娜(實習)、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