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迎接全國兩會特稿)

    砥礪奮進的時代圖景——盤點本屆政府五年工作十件大事

    2013年02月27日10:2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老有所養”:織就世界最大養老保障網

    這是五年中我國養老保障制度推進的“時間表”——

    2009年,國家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2011年,啟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2012年上半年,國務院決定在全國所有縣級行政區域全面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廣大農民、城鎮無業人員,這些依靠“家庭養老”的人第一次納入了國家制度保障的范圍。

    “新農!苯o農民開兩個賬戶,一個是基礎養老金賬戶,各級政府給予60歲以上老人每月55元的養老金;一個是個人賬戶,即個人繳費,按照每年100元到500元5個檔次,由農民自愿選擇。政府對個人繳費也給予不低于30元的補助。

    迄今為止,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84億,1.3億城鄉老年居民領到養老金。

    這與此前建立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一道,織就一張覆蓋城鄉的養老保障網。十七大提出的目標提前八年實現。

    “單就覆蓋人口規模而言,這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在世界上歷史也是沒有先例的!闭憬髮W教授米紅評價說。

    制度建立起來了,標準有待提高;制度實現全覆蓋,轉移接續有待改善。養老保險建設仍任重道遠。

    “病有所醫”:破解13億人醫保的世界級難題

    “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藥費能報銷,看病不愁錢”。這是參加醫保農民的心里話。

    醫保,一個世界級難題。對于有著13億人口的中國而言,更是難上加難。德國《日報》稱“中國醫保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社會福利計劃”。

    五年來,從保基本起步,從強基層入手,黨和政府以獨特的方式交出一份全民醫保的“中國答案”——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公布。次日,醫改2009-2011年重點實施方案出臺。新一輪醫改全面啟動。

    三年中,中央財政投資支持2200多所縣級醫院和3.3萬多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使基本藥物價格比制度實施前平均降低30%左右。

    五年來,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初步形成,參保人數超過13億,覆蓋95%以上城鄉居民。

    目前,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不少地方,參合農民看病住院報銷比例超過60%,住院報銷封頂線也提高至10萬元以上。

    如今,醫改還在繼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已至攻堅階段。

    “住有所居”:啟動史上最大規模保障房建設

    一邊是高樓大廈,一邊是低矮破舊的住房,有的幾代同堂,有的甚至居無定所。這一中國城鎮化中的“二元結構”,五年來開始破題:

    2007年中央財政開始大幅度增加保障房投入,達到72億元。2012年,猛增到1858億元,翻了20多倍。

    2007年,民政部一項調查說,全國被納入廉租房保障范圍的只有30萬戶。此后五年,全國共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超過3000萬套,基本建成1700萬套以上。

    過去五年的保障房建設,史無前例。既改善民生,又助力發展,促進公平,可謂一舉多得。

    目前,城鎮住房中缺乏廚衛的有近5000萬套,尚有1200多萬戶棚戶區住房亟待改造。人們期待著保障房建設的宏大續篇。

    (責編:楊麗娜(實習)、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