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從基層走出來的新一屆中國領導人

    2013年03月24日09:27   來源:新華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經過中共十八大和2013年全國兩會,中國完成了十年來最大規模的領導人交接。一批擁有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熟知國情的官員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的領航者。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軍教授認為,新一屆黨和國家以及地方領導人擁有獨特的時代生活背景。共和國建立前夕和之后出生的一批人,青少年時光基本上都是在和平年代度過,接受過完整、系統的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對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取向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

      新一屆中央和地方領導中,大部分人都在青少年經歷過三年困難時期和“文革”的時代磨難,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曾經是“上山下鄉”的知青。三十多年前開始的改革開放,使他們迎來人生的重大轉折。

      觀察新一屆中國領導人不難發現,不論出身于什么樣的家庭,他們基本上都具備“草根”的工作經歷,都具備與普通農民、工人、軍人一起生活和工作的經歷,都是從艱苦的基層一步步干起來的。

      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中,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劉云山、王岐山均曾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當時中國非常貧窮落后的農村與普通農民一起勞動。俞正聲和張高麗在那個時候曾在廠礦企業,與一線工人和技術人員一共工作生活。

      新一屆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及組成部門領導中,大部分人在青年時期都在中國各地農村或基層從事生產和勞動。

      “簡單地說,就是大多挨過餓,下過鄉,吃過苦。只有這種體驗和經歷的人才知道老百姓最想要什么,這是書本上學不來的,也是這批干部的一大優勢。”戴焰軍說。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研究主任李成說,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是一個兼具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群體,也是海外對中國未來發展特別關注和研究的對象。

      相關閱讀

      兩會后數十位高級干部履新(一覽表,不斷更新)

      解析國務院新班子:50后當家 凸顯知識化專業化

      25個國務院組成部門負責人及31個省區市黨政 “一把手”班底確定

     

    (責編:李源、趙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