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紅梅
2013年04月19日08: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王乃玲繪(人民圖片) |
1.一場從農村發起的改革
患者欠費規模沒有明顯增加
山東臨沂市費縣探沂鎮沈家村村民高飛,是“先看病后付費”服務的受益者。高飛因為患肺氣腫,去年在鎮中心衛生院住了一個星期。他告訴記者:“村里的人都愿意在衛生院看病。沒錢也能住院,不用再交押金。”該衛生院院長豐佩田介紹,從2011年11月1日開始,院里實行“先診療后付費”模式,患者住院時只需要提供新農合證、身份證復印件,簽訂“先診療后付費”協議書,就可以住院。
沒錢也能先住院,大大方便了當地農民。臨沂市衛生局局長呂富說,據估算,衛生院門診量增加了約40%,而逃費的情況很少發生。
2012年6月,山東省率先在縣級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實行“先看病后付費”。該模式因解決了患者“等錢救命”的難題,受到社會普遍歡迎。據統計,山東省已有2119家醫療機構開展“先診療后付費”的服務模式,累計墊付資金63.69億元,232萬人次受益。河南、山西、青海、甘肅、吉林等20多個省份也在部分醫療機構中推行了該服務模式。去年以來,該模式逐步向城市醫院甚至三甲醫院擴展。
四川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是一家三甲綜合醫院。去年1月份,在門診推行“先看病后付費”模式兩年后,該院開始在住院服務中推行這一模式,住院不用再交預付款。“等患者病情穩定,再告訴他付多少費用。有醫保的走醫保報銷,沒錢支付的也不會停下治療,我們會幫助他聯系救助機構,落實救助款。”院長徐俊波說。
該模式推行后,去年該院患者欠費114萬元。“欠費的主要是三類人群:無支付能力的自費患者、找不到責任機構或人員的患者、無醫保的外地患者。”徐俊波說,每年醫院都會有一些患者欠費,實行該模式后,患者欠費的規模并沒有明顯增加,僅占醫院總收入的0.2%。
山西太原市沒有限定試點醫院,而是把服務覆蓋到全市參加新農合人群。參合人能在全市醫療機構享受到該服務,新農合管理機構為此調整了撥付周期,醫院資金墊付壓力較小,5個月時間讓1.7萬余名參合農民從中受益。
作為一線城市的上海,一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三級醫院也實行了“先看病后付費”,主要是面對當地的醫保患者。“這一舉措大大方便了當地患者,原來患者看病起碼要經過6個步驟,中間不停排隊,現在只需要2個步驟,更加便捷。”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進說。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