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第一頓晚餐:同“粥”共濟

    余行席
    2013年04月21日10:42   來源:華西都市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成為受災群眾最愛

    “吃稀飯 體育館門口”,蘆山縣城內,一張張簡單的廢紙板上的手寫體告示,給受災群眾無盡的溫暖。

    支起蜂窩煤爐,架起一口大鍋,搬來兩筲箕米粉和豆芽,帶足蔥花和油鹽等調料,1986年出生的徐娟開始了一天的志愿者工作。

    徐娟是開肥腸粉店的,小店位置就在體育館斜對面。越來越多的傷者運進醫院,越來越多的救援隊伍開進蘆山……

    徐娟預料到,在余震不斷的災區,很多受災群眾不敢回家煮飯吃,但吃飯問題需要解決。于是,她和丈夫將準備用于昨日營業的米粉和面條等食物全都搬到了體育館門口,他們要為大家免費煮飯吃。

    徐娟的米粉非常受歡迎,一鍋很快就被人舀完,還被其他索要午飯的人包圍著。她家的那口鍋,一直不停地煮,豆芽、米粉和面條。旁邊,還有人熱心地提醒:豆芽要多煮一下,要煮熟,免得吃了拉肚子。你出米我出油

    熬出稀飯特別香

    昨日傍晚,像王立虎兄弟倆這樣的愛心稀飯粥,整個蘆山縣內隨處可見。

    在寶盛鄉玉溪村縣道前,村民何培榮也在大鍋前熬著稀飯粥。只要是路過的救災人員,她都會遞上一碗。

    而何培榮熬的稀飯粥,是真真正正的“百家飯”。大米是她和老李從家抱出來的,加的鹽是鄰居小賣部老板店里的最后幾袋庫存。而村民茍愛萍則從倒塌的廚房里,拿出臘肉熬出的豬油。稀飯粥里的蔬菜,則摘自各家的菜田。記者也喝了一口,這碗稀飯味道特別香。

    其實,玉溪村村民的存留食物也不多,如果都給路人吃了,以后怎么辦?對此,何培榮擺擺手說,村里的飯雖然很快就能吃完,但相信很快政府就會給大家送上物資。

    (責編:方蕊娟、秦華)


    相關專題
    · 四川省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