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海外并購頻頻,成立20年,航線已達500多條

    海航,愈國際愈強大

    記者  陳偉光  黃曉慧

    2013年04月27日08: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消化:實現戰略資源全球配置

    縱觀海航的國際化戰略,主要是借助國家優惠政策,圍繞自身的優勢產業,采取融資租賃、股權投資、補償貿易、遠洋運輸等組合方式對外投資,控制投資風險,爭取投資收益,并通過跨國運作積累國際化經驗、培養國際化人才。

    然而,海外并購并非外界想象的那般容易。海航集團總裁譚向東透露,以收購澳大利亞ALLCO公司飛機租賃業務為例,2009年初海航就介入談判,先后經歷了3輪競標,與三四十家銀行債權人談判,從開始接觸到最終交割花了整整1年時間。

    海外并購的價值在于取長補短。比如,通過收購GE SEACO,海航將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綜合物流產業鏈,使海航旗下的租賃業務涵蓋基礎設施、飛機、船舶、集裝箱設備等,實現租賃全牌照經營,形成國內外并行的租賃操作平臺。

    “近年來國內不少企業海外投資受挫,獲得的重要教訓就是沒有實體產業的支撐。”陳峰說,“海航的國際化一直走產融結合的發展道路,始終將實業作為投資并購的核心領域。”目前,海航在境外實體運營企業28家,占集團總資產20%以上。

    與金融危機伊始加大并購擴張的力度不同,海航從2011年開始,進入收縮調整期,對旗下現有業務進行管理與整合。“2011年,我們關掉了230多家公司,停掉了400多個項目,海航的資產負債率降至80%以下。”陳峰說。

    但在航空領域,海航不僅沒有收縮,反而更加迫切地希望獲得更多的航班航線資源,以提高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

    壯大:立足主業多元競發

    成就海航快速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點:市場化的資本運作、多元化的產業布局、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

    創立之初,為了融資,陳峰曾十下華爾街,到處講故事,接受華爾街嚴格的考評,回答了200多個問題,最終換來了索羅斯量子基金旗下美國航空基金以私募的方式,投資2500萬美元購買海航25%的股權。海航就此步入國際資本市場。

    接下來,通過股份制改造,海航明確了企業產權關系,并利用股票發行,進一步優化了公司的治理結構。同時,海航通過與銀行合作、發行企業債券等進行間接融資,實施多種形式的資產重組,擴大了資本金規模,有了擴張的本錢。

    除了企業本身日趨成熟的資本運作外,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在海航每一步成長過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2003年非典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海南省委省政府在兩個危難時刻及時向海航注資,兩次都是15億元。

    回憶起2003年非典時期的困難局面,海航集團首席執行官李先華心有余悸:“每架飛機每月租金40萬美元,然而飛機停飛,每架飛機二三十人沒有工作可做,實在慘不忍睹。連續10年盈利的海航第一次品嘗了虧損的滋味。”

    這次重創,促使海航決心全面轉型:堅持以航空運輸業為核心產業,繼續擴大運營規模,著重提升運營品質;旅游產業由輔業轉為支柱產業,與航空聯動發展,構建航空旅游產業;確立綜合物流為新的重點發展行業,以原有的航空貨運為基礎拓展物流領域;繼續培育金融業務,支持海航的全面發展。

    正是由于這次全面轉型,使海航在全球經濟最動蕩的2008年至2011年逆勢飛揚。4年間,海航創造的收入總額超過2500億元,接近1993—2007年收入總額的3倍,相當于再造了兩個海航。

    海航提出,力爭2020年達到1萬億元收入規模,進入世界500強的前100強。“通過并購實現戰略資源的全球配置,拓展全球業務市場,在海外再造一個新海航。”陳峰雄心勃勃。

    上一頁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