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民生視線:大城市生活真這么“貴”嗎?

    2013年08月16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②一線城市1000萬元養老未必夠?

    養老金和個人儲蓄是養老的兩大來源,單靠個人存錢不是發展方向

    多少錢夠養老?北京一位知名經濟學家曾撰文稱,如果經濟增長、居民貨幣收入增長以及官方發行貨幣的節奏沒有根本改變,一名將在2027年退休的職工,將需要300萬—500萬元才能保持退休后生活水準沒有明顯下降。京滬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預備1000萬元養老也未必夠。

    這一說法盡管在2010年就提出來,但直到今天仍被廣為引用。一線城市養老真要那么多錢嗎?

    北京紅廟路口郵局員工張女士聽到1000萬元這個數字著實嚇了一跳。“我今年30歲,20年后退休,目前的年生活費用為5萬元,按照2%的費用增長率進行測算,2033年退休第一年的生活費用需求為74297元;存至70歲,那么退休后生活20年的總費用折合到退休時點的現值為1214862元,即大約需要121萬元。就算通貨膨脹率再高些也沒1000萬那么夸張吧。”

    許多人提出,養老很重要的一個經濟來源是養老金,而不是純粹靠自己儲蓄。

    孫大爺從某中央出版機構退休已有8年,他說:“我和老伴兒的退休金,每月加起來8000多元,在北京算中等水平吧。花銷上,我們每個月買菜吃飯1500元,衣服基本不買,水電煤氣通訊費1000元,有時候給孫子買點玩具零食花個七八百塊錢,一年出去玩一趟,看病吃藥有醫保,當然自己也要花些錢。算下來,每個月靠養老金足夠了。只要不得大病,不需要用存款。我對現在的生活很知足。”

    數據顯示,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已覆蓋3億多人,目前企業月平均養老金水平為2000元左右,其中大城市要更高一些。孫大爺說他沒算過養老到底要花多少錢、要攢多少錢。“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可能會在養老上多花一些。工作時有經濟實力的,也可以多給未來攢點錢。但1000萬元的說法,聽聽就行了,不能真當回事,也沒多少人能做到。一定要算出養老需要多少錢就是自己給自己找壓力。”

    山東濟南的中學教師劉女士今年49歲,有車有房,再過6年退休,她開始盤算養老賬:“不算孩子讀大學的費用,我們夫妻倆現在每月開銷4000多元。退休后,人情往來的花銷會減少,但醫療費用可能增加,估計每月還得花這么多錢。”不過,劉女士并不覺得壓力有多大,她預計退休后兩個人的養老金能有5000多元,保持日常生活水準不降低不是難事。劉女士坦言在攢錢,但主要不是為了自己養老,而是給兒子攢買房的錢。“經濟條件許可,多攢點錢當然好,不過一線城市1000萬、普通城市500萬的說法也太嚇人了。能有那么大實力的人,應該不會擔心養老問題吧。”

    張蘇認為,“一線城市養老要預備1000萬元”的論斷顯然不合理。“本世紀初,美國一個權威調查顯示美國人從生下來到進入墳墓,花費約100萬美元。在中國單是養老成本怎么可能這么貴呢?”張蘇注意到,1000萬元的說法是把通貨膨脹考慮其中。“算養老成本,用這一代人的物價水平來衡量才是可比價值。二三十年后的物價水平,即使設定諸多假設條件,對普通人也沒什么意義。”何況,這種算法主要強調自己儲蓄而忽略社會保障,不符合大多數人的實際情況以及國家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方向。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