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七一社區        注冊

    民生最關情——黨的十八大以來改善民生新進展綜述

    2013年11月11日20:58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民生最關情——黨的十八大以來改善民生新進展綜述

    眼下立冬已過,北方各地相繼進入供暖季。為了讓百姓過個更舒適的冬天,許多城市提前了供暖時間。與此同時,為了整治霧霾,一系列以“煤改氣”“限能耗”“嚴控車”為重點的環境治污行動正在各地加快推進。多管齊下的目標,正是為了百姓溫暖的居所和干凈的空氣。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發展和民生優先的方針,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醫療、教育、戶籍、社會保障等問題入手,加大民生改善,著力攻堅克難,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網正不斷織就織密。

    努力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一項項舉措回應著民生關切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后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深情的話語展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民生情懷”。

    加快解決民生難題、早日補齊民生短板,既是廣大群眾的熱切期盼,也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點。透過國務院常務會議這扇窗,不難發現,民生議題如此集中。一年來,從住房、醫療、教育,到物價、就業、社保等,只要是群眾關心的焦點問題,就會成為政府工作部署和解決重點。

    “早就盼著拆遷了!”71歲的韓嘉瑤老人站在狹窄的院子里說,住在北梁有“三怕”:一怕下大雨淹了自家的小窩;二怕冬天結冰路難走,三怕上廁所。老人住的北梁位于包頭市東河區,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城市棚戶區。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在過去5年改造各類棚戶區1260萬戶基礎上,2013年至2017年將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000萬戶,重點是中西部地區、資源枯竭型城市及獨立工礦棚戶區、三線企業集中地區的棚戶區。

    在住房城鄉建設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長張學勤看來,這三類棚戶區改造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像棚戶區改造這樣的“硬骨頭”民生攻堅戰,正在各個領域展開——積極推進縣級醫院綜合改革,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推進廉租房、公租房并軌運行,推進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降低創業門檻等。

    改善民生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今年以來,財政收入增速放緩,錢從哪里來?

    一方面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另一方面“挖”錢,盤活存量。中央出臺八項規定,遏制公款消費;國務院提出本屆政府任期內,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要求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對2013年一般性支出統一按5%比例壓減。

    同時,一筆筆真金白銀按時撥付民生工程——987.7億元用于城鄉低保補助。22.6億元用于保障57.4萬名孤兒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基本生活。5億元中央財政疾病應急救助補助資金,用于身份不明確或無負擔能力患者發生的急救費用補助。221.52億元支持農村危房改造補助……

    一個個數據組成了本屆政府民生工作的初步答卷:1至9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66萬人,超出預期166萬人;截至9月底全國新開工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620萬套,基本建成410萬套,分別達到年度目標任務的98%和87%;到8月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已在23個省份的94個統籌地區開始試點,覆蓋城鄉居民2.1億;物價上升水平溫和可控,可以完成全年3.5%的調控目標。

    彰顯民生特色的政策措施,猶如冬日陽光,溫暖著百姓生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