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述評之六

    2013年11月25日18:45   來源:新華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述評之六

    社會保障全面推進 上億人口告別貧困

    “政府的養老保險每個月給我發55元養老金,年滿70歲的老人每月還能領到村里30元的養老補助金,口袋里常有錢呢!”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賈官村70多歲的張月梅老人樂呵呵地說。

    張月梅領取的養老金來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這項保險制度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一起構成了我國養老保障制度的基石,為中國百姓織就了一張覆蓋城鄉的養老保障網。

    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經歷了一個從低層次到制度建立完善再到全面推進的演變過程。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按照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積極推進社會保障事業建設,截至目前已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

    從養老保險看,2012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0426.8萬人,比1989年末增加24716.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48369.5萬人。

    從社會保障其他方面看,2012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人數分別為19861.3萬人和15224.7萬人,分別比1994年增加19486.7萬人和7256.9萬人;2566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3%;2143.5萬城市居民和5344.5萬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社會保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比肆Y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如此評價。

    遙想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仍處于較低水平,社會保障體系十分薄弱,眾多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尚未解決。1978年,按照當時的貧困標準,我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達2.5億,約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

    35年來,我國不斷推進扶貧開發,投入大量資金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民生事業,上億人口告別貧困。按照農民人均純收入1274元的扶貧標準,截至2010年底,我國農村貧困人口下降至2688萬人。按照2300元新扶貧標準,2010年農村貧困人口為16567萬人,2012年為9899萬人,兩年間平均每年脫貧3334萬人。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達席爾瓦表示:“中國的努力是使全球饑餓人口減少的最大因素。聯合國在2000年提出的千年發展目標中計劃在2015年使貧困和饑餓人口減半,中國正走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道路上!保ㄐ氯A網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杜宇、林暉)

    (責編:吳斌、程宏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