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七一社區        注冊

    青藏、川藏通車60周年 行走在川青藏路上的人

    2014年10月10日16:36   來源:央廣網

    原標題:青藏、川藏通車60周年 行走在川青藏路上的人

    在川青藏線上,有幾十個這樣大大小小的救助站。人的彼此扶持,讓路更有溫度。甘肅驢友馬鵬肖在墻上密密麻麻的感謝的話里,又添上了一筆。

    馬鵬肖:走這條線的都這個地方好,確實是這樣的,免費的住宿,熱水。墻上留的字就能看來。你看:感謝天下第一道班的幫助。這是蘭州到拉薩的。

    白瑪央宗:客房在那。

    白瑪央宗:等一下哈。喂。(房間)沒有了。

    川藏318線倒數第二天,地點:有“東方小瑞士”之稱的西藏林芝魯朗縣。我是莊勝春。

    這個電話不斷的藏族姑娘,叫白瑪央宗,才24歲,就已擔起了家里的旅館生意。2010年,原本跑運輸的父親看準了商機,把房子改成了旅館。如今,每年僅不到半年的旺季,就能為家里帶來40萬的純收入。

    記者:現在多少錢一宿?

    白瑪央宗:(標準間)300現在。

    記者:有多少房間?

    白瑪央宗:這邊10間,那邊9間。那邊是多人間。

    記者:自己經營覺著好玩嗎?

    白瑪央宗:有意思,認識的人多嘛!有一個安徽的,前年第一次來的,今年又來了。跟著我哥去跑運輸,下午又要去看我爺爺擠奶,像一家人一樣,自己做飯什么的。

    2003年開始,魯朗鎮漸漸迎來了遠行的驢友。從最早只知道做馬匹租賃的生意,到如今,川藏線經過的3個村子140戶人家里,有近100戶開了家庭旅館,小鎮GDP里的旅游業占比也從個位數升到了如今的20%。

    2013年,川青藏“兩路”仍然承擔了90%的西藏境內公路交通客貨運量。不過,如魯朗鎮鎮長邊巴所說,鎮上家庭旅館的同質化競爭越來越嚴重,必須更好的利用送上門來的旅游資源。而這也是沿線所有地方需要面對的課題。

    7月26號晚,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廣場。我是楊陽。

    我是莊勝春。川藏318、青藏109,一個星期的跋涉后,我們終于在這里會合。剛剛為大家講述的這三組面孔,一組騎行在路上,一組工作在路上,一組生活在路上。

    兩條路,改變了許多人,也正因為路上的人,才讓路有了價值和溫度。而這一路上,還有一些面孔,讓我們印象深刻。他們是造路的人。

    從60年前的18軍,到新時代的建設者,他們與路又有怎樣的故事?行走川青藏下篇——造路的人,今天下午的新聞晚高峰,繼續為您講述。(記者莊勝春 楊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張玉、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