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綜合報道

    厲行法治的航標 依法治國的宣言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誕生記

    2014年10月30日07:14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

    清晰的藍圖 有力的引領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旗幟鮮明回答依法治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廓清了前進道路上的思想迷霧

    道路決定命運,道路開創(chuàng)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路錯了,提什么要求和舉措都沒有意義。道路問題不能含糊,必須向全黨全社會釋放正確而又明確的信號。

    中國應該走一條什么樣的法治道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明確回答:

    新中國成立65年,改革開放36年,法治建設取得的成就歸結起來就是一條——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

    ——鮮明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這是一條既立足中國基本國情,又借鑒國外法治文明有益成果的正確之路,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由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猶如一條紅線,貫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總?cè)蝿铡⒖偛季郑谷珪䴖Q定三大板塊、七個部分形成有機整體。

    圍繞紅線,全會決定深刻闡述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指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路徑,澄清了社會上一些長期存在的模糊認識。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個全面”的邏輯聯(lián)系愈發(fā)清晰——

    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閘門,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高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旗幟,兩次全會、兩大主題、兩份決定,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總體戰(zhàn)略在時間軸上順序展開,在邏輯層面環(huán)環(huán)相扣,形成了推動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藍圖的姊妹篇。

    改革是法治的推進器。

    翻開全會決定,從“依法賦予設區(qū)的市地方立法權”到“建立行政機關內(nèi)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到“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重要內(nèi)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

    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力透紙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如大鵬之兩翼,如戰(zhàn)車之兩輪,共同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順利實現(xiàn)。

    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系正本清源——

    “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幸福所系、利益所系”。

    “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全會決定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理直氣壯作出了回答。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xiàn),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全新命題首次提出——

    “形成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nèi)法規(guī)體系”,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內(nèi)涵清晰、要求明確。

    從法律體系到法治體系,一字之變,折射出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實質(zhì)性步伐。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意味著,不僅要制定出法律,更要實施法律、遵守法律、落實法律,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明確政治保證、體制機制、工作布局和努力方向。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將黨內(nèi)法規(guī)體系納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范疇,表明我們黨對法治建設規(guī)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規(guī)律有了更加成熟而深刻的把握,樹立起更加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運籌帷幄見智慧 言出必踐顯擔當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言出必踐的定力、善作善成的毅力、抓鐵有痕的魄力推出并踐行一系列重大舉措,全社會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充滿信心

    “全黨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決策部署上來……”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堅定的話語,是向全黨發(fā)出的動員令。

    全會閉幕當天,英國《金融時報》網(wǎng)站刊發(fā)文章稱,將依法治國這個概念完整呈現(xiàn),上升為執(zhí)政黨的全黨意志和目標,本身就是一種歷史性進步。

    海內(nèi)外媒體對全會的關注進一步升溫,對全會決定的內(nèi)容予以高度評價。全社會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實現(xiàn)充滿期待,更滿懷信心。

    這信心,來源于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一以貫之的治國理政風格——

    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時時處處以“嚴”的精神、“實”的作風推動各項工作扎實開展,推動各領域新風撲面,舉國上下為之一振。

    在全會決定起草過程中,180多項重大舉措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認認真真講法治、扎扎實實抓法治的決心和魄力。

    這信心,來源于以問題為導向、猛藥去疴的改革藍圖——

    立良法以行善治。針對長期以來立法過程中存在的部門化問題、地方保護主義問題,全會決定強調(diào),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等重要法律起草由人大主導,完善立法專家顧問制度,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

    徒法不足以自行。針對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糾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全會決定提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執(zhí)法體制改革等6項舉措,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夯實基礎。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針對司法公信力差的問題,全會決定從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guī)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jiān)督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舉措,為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提供了保障。

    讓法律成為全民的信仰。針對守法意識淡薄的問題,全會決定要求從小學開始,把法治課納入到各階段國民教育中,把法治建設成效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體系,引導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

    這信心,來源于實現(xiàn)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具有的堅實保障——

    從建設高素質(zhì)法治專門隊伍到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再到創(chuàng)新法治人才培養(yǎng)機制,全會決定為建設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描繪的路徑清晰可見。

    從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帶頭遵守法律,到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從堅決查處執(zhí)法犯法、違法用權等行為,到發(fā)揮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全會決定為從嚴治黨扎緊法律和黨規(guī)黨紀之籠,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鑄就堅強領導核心。

    ……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一個個科學論斷,一項項創(chuàng)新舉措,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全面展開,治國理政邁向法治化新境界。

    伴隨著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貫徹實施,國家治理領域必然迎來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一個充滿生機的法治中國正在向我們走來。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張宿堂、霍小光、華春雨、羅宇凡、鄒偉)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30日 01 版)

    相關新聞


    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文)

     

    上一頁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